一些媒体评论、采访和更多brat梗

一些媒体评论、采访和更多brat梗

大家好,我是王浩岚。

搬运一些我最近的评论和接受的采访。

端传媒 | 拜登退选:黑天鹅不断,哈里斯接班难点为何?两党将如何各自整合?

哈里斯面临的挑战:

哈里斯所要解决的,远不止是上位程序这一个问题。哈里斯本身的特殊身份——黑人女性,来自加州旧金山的自由派,让她在传统中西部锈带主导的大选选战中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劣势地位。不管这种对女性、对少数族裔、和对西海岸自由派的刻板印象是否合理,许多中西部非常注重“大男子气概”的工人蓝领选民,就是非常不吃这一套叙事。
2016年特朗普的爆冷胜选,2020年拜登收复蓝墙,重夺锈带,都说明中西部有相当一部分选民习惯于选择白人男性作为总统。当然,这并不代表哈里斯一定就无法帮助民主党守住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威斯康辛这三个关键的锈带州,只是她很难继承拜登在劳工群体中的独有优势,这让她只能通过刺激党内少数裔和年轻选民,吸引女性选民和部分高教育程度城郊选民来另辟蹊径,抵消她替换拜登后失去的部分相对优势。此外,拜登在白人群体,特别是老年人中的特殊优势,恐怕也是哈里斯所无法完全复刻的,是注定要失去一部分选民了。

民主党临阵换帅的豪赌:

这也将是民主党高层的又一次豪赌。倘若十一月民主党逆天改命,取得选举胜利,一切倒还好说。但如果民主党最终还是遭遇了失败,不管怎么样都会对整个党造造成巨大的合法性打击。更差的情况,是整个党有可能走向长期在野、不再被选民信任的境况;或先例一开,以后所有总统候选人选情民调不佳,都随时有可能面临被本党逼宫、被迫退选的风险。
或许有人认为,当下特朗普的危险大概率会“毁掉美国”,拜登的无能可能会“祸及三军”,但谁又能说未来不会再来一个青春版的特朗普,或者又来一个另类版的拜登呢?甚至,极端情况下,如果哈里斯十月选情大幅落后,比现在拜登的民调还要糟糕,那到时候民主党是不是要再换一次人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在当今美国高度极化,两党选民对本党忠诚度极高的情况下,可能哈里斯也不会和拜登在选举结果上有太多本质性差异。相信未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这场本被称为无聊的2024年美国大选,将会变得更加跌宕起伏,变数拉满。
拜登退选:黑天鹅不断,哈里斯接班难点为何?两党将如何各自整合?|端传媒 Initium Media
民主党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合法性缺失”的问题。

凤凰 | 拜登遭“逼宫”后退选,哈里斯能担当大任吗?

但尽管看上去哈里斯替代拜登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民主党上下对她的拥戴只能说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之所以过去三周倒拜如此艰难,主要还是因为党内高层其实一直并不放心哈里斯的竞选能力,也担忧她黑人女性的身份能否经得起特朗普MAGA主义的攻击和考验。
只是,民主党党内政治的现实——逼退黑人选民鼎力支持的拜登、再逼退历史上首位黑人女性副总统无法向少数裔选民交待,以及竞选法规定的竞选资金流动和团队框架继承方面的限制(只有哈里斯能全盘继承)——迫使对她有疑虑的民主党人也只能跟进这个充满风险的新候选人。
所以,未来哈里斯能否顺利上位?又能否整合花了三周时间进行丑陋内斗的民主党?特别是安抚许多觉得拜登是被无端逼退的拜登选民和盟友,最终把矛头重新指向对手特朗普的共和党身上,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最大的变化和未知数。
拜登遭“逼宫”后退选,哈里斯能担当大任吗?
凤凰大参考|“暗箱政治”之后,美国大选进入前所未有的未知

三联生活周刊 | 拜登退选,民主党有谁能赢特朗普?

往年美国政治没有如此极化的年代,参众两院多数和总统可以来自不同政党,民众选择的议员可能会与总统的背景和政党倾向不同。1980年,在总统大选中,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在50个州中的49个州获胜,但民主党仍能获得众议院多数,在参议院也能增加席位。但随着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现象愈发严重,选民愈发只投一个政党,意味着总统的选情会影响整个党在国会的选情。民主党或许能接受总统的选举失败,但不能接受一个共和党全面执政的状况出现。
美国政坛的“老人政治”只是一种被简化的表象,“对共和党而言,特朗普已是‘宗教领袖’般的存在,不能简单用年龄来衡量他;对民主党而言,拜登前的三位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克林顿、卡特上任时都不到60岁,都是非常年轻的总统。拜登曾在2016年大选前被迫让位希拉里,后者失败,特朗普成功。今年拜登之所以81岁了还要坚持参选,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对特朗普的第一次‘进宫’负有历史责任。”
拜登退选,民主党有谁能赢特朗普?
“最后一根稻草”压在了拜登身上。

南方周末 | 拜登退选,哈里斯接盘:特朗普早有预案?

“民主党正从一个未知走向另一个未知。过去四年哈里斯执政表现亮点较少,在共和党党内较为团结的情况下,如果拜登战胜不了特朗普,哈里斯可能更难取胜。”王浩岚分析,后续要看十余万中间选民在未来几个月内做何选择。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

大声 | 美国总统拜登退选对大选的影响和选举的最新看点 (视频)

Read more

4月20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民主党参议员会见被错误遣返的马里兰居民

4月20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民主党参议员会见被错误遣返的马里兰居民

经济 * 贝森特和卢特尼克趁纳瓦罗缺席推动暂停关税:《华尔街日报》报道,4月9日,在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之际,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抓住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暂时离开特朗普身边的机会,成功说服特朗普暂停部分激进的全球关税计划。纳瓦罗是全面关税的坚定支持者,常常影响特朗普的决策,贝森特和卢特尼克此举旨在绕开纳瓦罗的反对。他们迅速进入椭圆形办公室,在纳瓦罗不知情的情况下向特朗普陈述利弊,并促使特朗普立即通过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宣布暂停部分关税以稳定市场,此举令纳瓦罗感到意外。特朗普后称暂停关税是为了应对市场「紧张不安」。尽管白宫方面淡化内部政策分歧,但此事凸显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围绕贸易政策的持续角力及决策过程的突发和随意。(Wall Street Journal) * 金融恐慌风险或使特朗普在解雇鲍威尔问题上有所收敛:尽管特朗普本周再次公开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威胁解雇他,指责其降息缓慢且「搞政治」,但据《纽约时报》报道,由于担心此举可能引发类似近期因关税

By 美轮美换
4月17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私下多次讨论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4月17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私下多次讨论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头条:特朗普私下多次讨论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尚未做最终决定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数月来一直在私下讨论解雇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的可能性,尽管鲍威尔的任期要到明年才结束,但特朗普尚未就是否尝试罢免他做出最终决定。在海湖庄园的会面中,特朗普曾与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Kevin Warsh)讨论过在鲍威尔任期结束前解雇他,并可能选择沃什作为继任者。然而,据称沃什本人建议特朗普不要解雇鲍威尔,主张让他不受干预地完成任期。特朗普周四在椭圆形办公室明确表示,他相信自己有权罢免鲍威尔,并指责鲍威尔利用利率「玩弄政治」。 特朗普政府内部对于是否以及如何处理鲍威尔存在分歧。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一直强烈反对更换鲍威尔,认为此举弊大于利,并强调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美国不应妥协的「宝藏」。贝森特计划在今年秋天开始面试美联储主席候选人。然而,另一些顾问则倾向于挑战鲍威尔,他们质疑美联储独立性的法律基础和经济效益。 解雇鲍威尔将面临重大的法律障碍和不确定性。联邦法律规定美联储理事只能「因故」(for cause)被免职

By 美轮美换
4月15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国拟利用关税谈判换取贸易伙伴孤立中国

4月15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国拟利用关税谈判换取贸易伙伴孤立中国

特朗普关税 * 美国拟利用「对等关税」谈判换取贸易伙伴孤立中国:特朗普政府计划在与全球70多个贸易伙伴进行的「对等关税」谈判中,要求对方限制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具体措施可能包括阻止中国借道转运规避美国关税、防止中国企业为同样目的在其境内设厂以及不大量吸纳中国廉价工业品,以此换取美国在关税上的让步。该策略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主导,旨在削弱中国经济,为未来可能举行的中美高层谈判争取有利地位,这也是在美国暂停对中国除外的多数国家征收对等关税的90天谈判窗口期内推行的关键议程。(WSJ) * 贝森特成为关税问题关键人物: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已成为特朗普总统贸易顾问团队中的关键人物。Politico报道称,特朗普欣赏贝森特的「聪明」和「不急切」的态度,同时这位前对冲基金经理在华尔街也受到欢迎,这对他很有帮助。相比之下,据称「每一位华尔街人士都抱怨过」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Politico) * 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作为对特朗普近期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关税的报复行动,中国已命令其国内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新的波音飞机。据彭博社报道,这是美中之间持续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