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校园政治的左右路线

文化

美国大学校园政治的左右路线

上次通讯中我提到了一本关于美国大学校园政治的书《The Channels of Student Activism: How the Left and Right Are Winning (and Losing) in Campus Politics Today》。 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在 2017-2018 学年,在美国四所公立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和 University of Virginia 里随访了 77 名政治活动积极份子。借着对这些学生的深入采访,对美国大学里的校园政治做了一个梳理。 这里作者对学生的分类跟之前提过的新生调查的分类略有不同。首先,没有学生自称自己是极右的。

By Talich
新国会拉开帷幕,正式进入特朗普第二时代的共和党施政将如何展开?

国会

新国会拉开帷幕,正式进入特朗普第二时代的共和党施政将如何展开?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动荡起伏充满意外的2024年美国政局,终究以特朗普横扫七大摇摆州,带领共和党控制国会两院,成为历史上第二位二进宫的美国总统宣告结束。 进入到2025年,新一届国会在1月3日正式就职,先是参议院一方完成权力交接(共和党取代民主党成为新的多数党),然后则是众议院经过一番波折后,让议长约翰逊有惊无险的连任第119届国会的议长。随后,参众两院在1月6日的联席会议清点选举人票,认证了特朗普当选第47任总统的既定事实。 不同上一届处于府院分治状态,号称历史上最低效的国会,本届国会参众两院均被共和党控制,再加上特朗普重返白宫执掌行政权,共和党在未来两年将保持行政立法两权在手,全面执政的状态。尽管共和党在两院的席位优势均不明显,国会共和党人的内部政治生态又以分裂无序而著名,但往往十年才有一次的府院一致政局,让共和党既有抓住机会推动特朗普的一揽子国内政策计划的动力,同时也具备实现这些保守派政策要点的政策工具——预算协调程序(budgetreconciliation)。 当然,动力和能力是具备了,能不能实现,或者说能以多大程度兑现特朗普的这些政策愿景,未知数还有很多。其中最大的

By 美轮美换

国会

深度解析美国预算协调程序:从 1974 的起源到 2025 的政治博弈

美国现代的联邦财政拨款体系起源于1974年国会通过的预算法。正是意识到了国会新拨款程序的复杂程度,同个预算法设置了一个相对快速的机制来解决一些潜在国债和财政赤字方面的问题,预算协调程序就此诞生。 出于简化程序的原因,预算协调程序下运作的法案可以绕开参议院的冗长议事和无限修正案机制,直接用简单多数的方式通过两院交由总统签字。在参院的冗长议事被愈发滥用的今天,原先大多用来削减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的预算协调程序,逐渐成为了两党规避参院60票超极多数标准来通过己方争议法案的一个走后门方式。 四十多年来,国会一共通过了27个预算协调法案,其中23个由总统签字后成为了法律,另外4个则遭遇否决。1995年的福利改革,01和03年小布什的两轮减税,10年奥巴马医改的修正部分,以及特朗普17年的税改法案,拜登21年的1.9万亿疫情纾困法案和22年的《通胀削减法案》均是以预算协调的方式通过并最终生效的。 不过,既然是走后门,预算协调程序下提出的法案相比普通法案自然多了许多制度上限制,以防被过度滥用。

By 美轮美换

美轮美换 The American Roulette

订阅美轮美换新闻信(免费版)

Latest

共和党为什么是个大帐篷的党了

共和党为什么是个大帐篷的党了

在今年大选中,一个常听到的说法是共和党现在是一个大帐篷的党了。就是特朗普扩大了共和党的吸引力,吸来了很多新选民支持共和党,至少是支持特朗普吧。所以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共和党是个大帐篷的党了,那这个大帐篷体现在哪里呢? 常见的分析角度喜欢从选民构成上来讨论,比如强调这次大选中,很多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转向支持特朗普,尤其是西裔。 这里,我想借一份民调,从政策立场的角度来分析共和党的帐篷是怎么变大的。 这份民调呢,是今年五月,亲共和党的民调机构,Echelon Insights 和 Baron Public Affairs 合作的,一共抽样采访了全国 1,500 名选民。另外,为了提高对共和党选民的理解,又额外针对共和党选民进行了额外的抽样采访,凑到了 1,200 名共和党选民。 这份研究有意思的地方,是它不满足于常见的经济/社会二象限的选民划分,也就是经济上的左/右和社会议题上的自由/保守,而是又加了一个建制/反建制的取向。 在上图里,很有意思的是所谓的自由意志主义者(libertarian)的人数非常少了,只有

By Talich, 美轮美换
Pew 的新闻网红报告

Pew 的新闻网红报告

在最近一期播客里,我们讨论了这次大选到底是网红大选,还是播客大选。其实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简单的是否问题。正好 Pew 刚刚发布了报告《America’s News Influencers》,里面研究者发现,其实有 1/3 的网红,同时也开播客: 除了播客,还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会通过邮件列表发送自己的 newsletter。所以网红和其他新媒体内容制作者并不冲突。他们都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冲浪者。 Pew 的这个研究很有意思,因为它研究的,是新闻网红(News Influencer)。这个研究里说的网红,是指在五大社交媒体,就是 Facebook, Instagram, TikTok, X/Twitter 或 YouTube 上有至少十万名关注者的人。研究者从中抽选出了 500 人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也正好是我们这期播客的主题。但是它是在我们录制播客后才推出的,所以我们没法在播客里介绍这个报告的内容,就只好在这期通讯中给大家找一些我觉得报告中有意思的发现。

By Talich, 美轮美换
优化70%政府雇员,砍掉2万亿支出?马斯克得先翻过这三座大山

优化70%政府雇员,砍掉2万亿支出?马斯克得先翻过这三座大山

美国时间11月12日,刚刚当选美国总统,正在组织内阁班底的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声,证实了此前他承诺将由世界首富马斯克领衔的“政府效率部”将正式“挂牌”,由马斯克和另一位特朗普的富豪支持者,曾参加2024共和党总统初选的拉马斯瓦米两人共同领导这一旨在全面改革美国政府支出和公务员体系的新“部门”。特朗普团队成立专门的“政府效率部”来清理官僚体系和优化美国政府结构的想法,受到阿根廷总统米莱去年上任后成立政府改革部并大规模削减政府部门和员工数量的做法启发。马斯克在X平台上公然发言呼吁美国也要通过类似的做法来进行政府体制革新,进而消除阻挠进程的“深层政府”并控制联邦政府的开支水平。与此同时,发明了 “政府效率部”(DOGE)这个概念的马斯克,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DOGE打头的政府概念部门,恐怕也和他一直鼎力支持缩写同名的虚拟货币“狗币”离不开关系。   特朗普和马斯克为什么要设立“政府效率部”? 不管起源和背后原因如何,马斯克领导“政府效率部”在特朗普当选之后已经成了既定的政治现实,也变相凸显了马斯克这次选举中公开大力为特朗普站台助选的豪赌成功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虽然“政府效率部”名字听

By 美轮美换

关于 2024 大选的一点补充观察

大选结束,关于大选的分析,王浩岚已经写了说了很多了。根据现有看到的结果,在这里补充一点点。 这次民主党输掉大选,肯定是因为出票少了。当然特朗普得票增加,是他拿到了新支持者,也催出了更多的选民。 在绝大部分州,投票率都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比较多的大多是蓝州。这当然也说明了民主党选民的投票积极性在此次大选中比较低。这也符合传统上对于竞选的理解,就是本党选民很少跳转支持对方的总统候选人,他们最多选择放弃投票。 经济、移民和犯罪应该是大选大环境的主要因素。 在大选前密歇根大学的 Survey of Consumers 给出的民调中,独立选民非常悲观,其中,「你的财务状况比一年前是好还是差」,只有 23% 的独立选民认为变好了,这个数据是整个图中,也就是九年来最低的(图中第二排的紫线): 投票率虽然降低,但是也有七个州的投票率相比 2020 年有所上升,这七个州并不正好是七个摇摆州,不过也有四个是摇摆州:按投票率从高到底,是威斯康星、密歇根、宾西法尼亚和佐治亚。蓝墙三州的投票率都有所升高,虽然升高不多,也反映了催票的力度。 大选后两天 Dave Wasserman 曾经发推表示,

By Talich, 美轮美换
谁配做真正的美国人

谁配做真正的美国人

在选前最后一期播客里我说不管大选结果如何,美国的核心矛盾都没有解决。什么是核心问题呢,应该就是新的政治秩序。 在之前的通讯中,王浩岚写过: 特朗普胜选是否意味着新的政治秩序,即美国完成了 80 年代以来一直在等待的重大政党转向?这一点我觉得可能需要跳出当下视角来思考,因为特朗普的胜选或许是建立在历史性的一个跨族裔、阶层多数支持之上。但正如 2008 年和 2012 年奥巴马胜出后民主党所坚信的“triumph of multiracial liberalism"最终被证为昙花一现一样,特朗普的胜利现在看起来非常惊艳,却比不了 08 奥巴马,甚至比 04 小布什也没有强多少(众院席位还不如人家),中期选举后如果共和党按钟摆效应又惨败,那是不是又要换一个思路了呢? 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的旧政治秩序在 2008 年就崩盘了,但是美国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新政治秩序。甚至可以说,看上去因为两党的交替执政,寻找新政治秩序的过程可能远比之前要长。 当然在讲新的政治秩序之前,得提一下旧的政治秩序。这就是 1970 年代成型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和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

By Talich, 美轮美换
2024美国大选:不止于输赢的十六点观察

2024美国大选:不止于输赢的十六点观察

这场选举值得关注和反思的几个问题,其实并不在于输赢和民调。 因为民调的问题本届并不突出,而输赢我相信今年即便是大部分最后觉得哈里斯能赢的人也不会对特朗普当选感到意外。特朗普主义的常态化在2020年后已经注定,2016的「意外」,多年之后看,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偶然性事件。 1. 首先我们对政治极化的理解,或者说美国两极化的构想,终于在一次历史性的全国摇摆之后要发生改变。原先在政治极化框架下认定的红蓝州各自固化的现象,即便是普选票发生较大改变,红蓝州也会各自稳守基本盘,现在看来还是可以被打破的。特朗普本届突破了此前两次选举所一直被卡住的47%全国支持率上线,实现了共和党20年以来第一次普选票胜利,主要靠的是蓝州和全国整体右转,反倒是七大摇摆州的摆动幅度不如全国,此前一直在选举人团拥有结构性优势(Electoral College Bias)反倒是这回基本不见了。 2. 政治周期更替的力量依然非常强大。某种意义上,经历了18、20、22三个周期的异象后,美国选举反而是回归了历史的常态,当一个政党在选民最关注的三大议题中的其二——移民和经济通胀得分都远不如另一个党,而过去四年民众对现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