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不再反堕胎的特朗普

离大选还有半年多,特朗普有足够的时间去试探选民的反应。

暂时不再反堕胎的特朗普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的发帖

我们以前在聊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被阿拉巴州的高院裁决禁止时,提过当政治家需要做出一些并不想吸引眼球的事时,他们会选择一个媒体不太关注的时间。

试管婴儿:反堕胎的新战场
大家好,我是主播Talich。 压倒性判决 阿拉巴马州高院在2月16日以7-2的绝对多数裁决体外受精胚胎同样属于婴儿,应受法律保护(整个判决书长达113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 《未成年人不当死亡法案(The Wrongful Death of a Minor Act)》是全面而无限制的。它适用于所有儿童,无论是已出生还是未出生,没有任何限制。本法院的角色并非是根据我们自己对何为明智的公共政策的看法来制定新的限制。在此案中尤其如此,因为本州人民已经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阻止法院将「未出生的生命」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 阿拉巴马州的许多医院因为此判决而担心潜在的法律诉讼,开始停止提供试管婴儿服务。其中阿拉巴马最大的医院,也是全美第八大医院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在周三宣布停止服务,另外两家诊所,Alabama Fertility Specialists in Birmingham 和 Center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at Mobile Infirmary也在周四宣布停止服务。 体外受

因为「周二到周四是重要政策发布的黄金时间,这可以给媒体和大众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引发一轮媒体效应。但是如果在周五或者周末发布,那很可能吸引不到足够的媒体关注」,所以那一次特朗普选择了周五才表态,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表态可能会引发支持自己的保守派选民不满,所以要降低媒体曝光。

这一次呢,还是堕胎特朗普选择了周一发布大众期待已久的堕胎政策。经过了一个周末,媒体很有可能挤满了各种消息,所以争议话题在周一上也会减小负面影响。而且,这个周一并不是什么普通的周一,这个周一有全美无数人关注的日全食。点开各种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都无可避免地被日全食的消息图片占去了几乎全部的空间。

Read more

5月21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众议院共和党领导层修改巨额法案

5月21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众议院共和党领导层修改巨额法案

财经和特朗普关税 * 共和党支出法案加剧市场对美国债务的担忧:共和党提出的支出法案加剧了市场对美国庞大债务和赤字的担忧,导致穆迪(Moody's)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股市债市亦遭抛售。市场担心法案中的大规模减税若无相应开支削减,将进一步推高美国已达36.2万亿美元的国债及占GDP约7%的赤字。目前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突破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亦逼近4.6%,均为近期高点。专家警告,叠加贸易紧张局势,投资者正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这可能推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借贷成本、拖累经济增长,并预示全球市场或将进入利率持续走高和波动加剧的新周期,使美国面临融资成本上升乃至财政紧缩的风险。(CNBC) * 特朗普第二任期欧洲赴美商务旅行大幅下滑:据商务旅行平台HotelHub数据显示,今年4月欧洲赴美国的商务旅行预订量较去年同期骤降26%,其中德国(降30.4%)、法国(降22.4%)、英国(降14.4%)的降幅尤为显著,同时与美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务预订也分别下降了18.1%和18.8%。这一显著下滑被归因于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国际形象的恶化以及其推行的全面关税政策

By 美轮美换
5月19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共和党「大型法案」在众院委员会惊险过关 | 拜登确诊癌症

5月19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共和党「大型法案」在众院委员会惊险过关 | 拜登确诊癌症

共和党「大型法案」在众院委员会惊险过关 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于周日晚间通过了旨在落实特朗普议程的「美丽大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此前,几位共和党财政鹰派议员因不满法案在控制国家债务方面的力度不足,曾一度与民主党联手否决该法案。但在与共和党领导层及白宫官员协商后,这些强硬派议员改变了立场,以投「出席票」(present)的方式允许法案进入下一阶段。这标志着围绕该法案的僵局暂时化解,但预示着其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前仍将面临重大挑战。 预算委员会主席乔迪·阿灵顿(Jodey C. Arrington)表示,相关审议将持续进行。此次投票结果为17比16,最初投反对票的四名共和党议员——奇普·罗伊(Chip Roy)、乔希·布雷钦(Josh Brecheen)、拉尔夫·诺曼(Ralph Norman)和安德鲁·克莱德(Andrew Clyde)——均改为投「出席票」。罗伊在投票后表示,他们已争取到对法案的一些修改,包括加快实施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