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播客 | 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被判有罪,然后呢?

所以最终什么结果,我也不知道。

新播客 | 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被判有罪,然后呢?
保守派新闻聚合网站 Drudge Report 5月30日头版

大家好,我是王浩岚。

2023年5月30日,本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工作日,但随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纽约曼哈顿法院被陪审团一致裁定34项重罪指控全部成立,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定罪的前总统,这一天成为了历史性的一天。

短短数小时内,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就将这个可能成为选举年重磅炸弹的历史性事件传遍了全国的每个角落。两党的政客和选民对此的反应截然不同却也在意料之中:自由派阵营大肆庆祝,庆祝他们眼中的“人民公敌”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保守派一方却将之视为司法体系的崩坏和不公,誓言要全力反击这场“拜登操纵”的政治迫害。

我们在当天连夜录制并剪辑好了新一期的播客,欢迎收听。


欢迎在 小宇宙苹果 PodcastSpotifyYouTube或者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节目


意外也不意外

特朗普在纽约曼哈顿被裁定34项刑事指控全部成立,这个结果既在预料之中,也有些出人意料。在曼哈顿这样一个民主党选民占据绝大多数的地方,从法官到陪审团再到检察官,政治倾向对共和党领袖特朗普都十分不利,因此定罪结果并不令人惊讶。但意外的是,在特朗普面临的四个案件中,“封口费案”被普遍认为是案情最轻的、证据最为薄弱的,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如此迅速定罪,成为大选年里第一个顺利完成庭审并最终定罪的案子,也算意外。

纽约检方之所以能说服陪审团,关键在于曼哈顿检察官布拉格采用了一个新颖的诉讼策略:他们将特朗普为隐瞒丑闻支付封口费、伪造商业记录的行为与违反纽约州竞选法规联系了起来,成功将案件升级为重罪指控。尽管此前外界普遍认为陪审团可能难以理解这个因小引大的法律逻辑,甚至担心案件会因陪审团意见不一致而流审,但出人意料的是,陪审团在简短的讨论后就迅速达成一致,判定特朗普全部有罪。

这一结果也侧面反映出特朗普律师的辩护策略彻底失败。他们为证明关键证人证词不可信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显然未能说服陪审团。相反,陪审团在裁决时特意要求再次审议这些证词,这表明他们实际上非常重视这些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的定罪结果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Read more

评论 | 反思查理·柯克遇刺案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清美国政治极化的真相

本文作者黄希林,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思观堂。文章不代表美轮美换观点。 9 月 10 日,在犹他谷大学举行的「美国复兴之旅」活动中,「美国转折点」创始人,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与观众就枪支暴力和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影响进行辩论时遭枪击身亡。在最初的混乱局面和大规模搜捕之后,两天后,当局宣布逮捕了来自犹他州圣乔治的 22 岁白人男子泰勒·罗宾逊(Tyler Robinson),此前他已向朋友和家人坦白杀害了柯克。 柯克的遇害引发了美国各界的震惊、哀悼以及对政治动荡的讨论。在罕见而短暂的一刻,许多政客、记者和政治评论员共同谴责了这起谋杀案,并呼吁缓和敌对情绪,但很快这种声音就被极端言论所淹没,这些言论声称在罗宾逊被确认并逮捕之前,「民主党人」或「左派」就是这起谋杀案的罪魁祸首,还呼吁“开战”和报复。 作为一位对美国的整体生态和舆论的影响举足轻重的政治玩家,柯克的世界观如何能够在主流舆论中游刃有余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的直接产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体系既能让他声名鹊起,也能让他命丧黄泉。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这起刺杀案的真实背景和潜在后果,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查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