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周末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百日民调支持率再创历史负值纪录

4月27日周末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百日民调支持率再创历史负值纪录

特朗普关税

  • 特朗普政府制定贸易谈判模板,拟加速与多国对话以避免「对等关税」: 为应对其「对等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官员已制定一套新的谈判框架模板,旨在简化与约18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对话。该模板设定了关税、非关税壁垒、数字贸易等通用谈判类别,美方将在其下向各国提出具体要求。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进行滚动式谈判(每周6国,持续循环),目标是在7月8日截止日期前达成协议,否则未达标国家将面临关税打击(除非特朗普再次延长暂停期)。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预计不在此谈判框架内,而欧盟等伙伴表示仍在等待美方具体要求并已设定自身谈判红线。(WSJ
  • 贝森特不确定特朗普是否与习通话: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周日接受ABC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不确定特朗普是否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直接通话,但他相信两人「关系非常好且相互尊重」。贝森特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策略进行了辩护,称其运用了博弈论中的「战略不确定性」原则,即不明确告知对手最终目标,通过威胁施加高额关税作为施压的「大棒」,同时以要求对方取消关税壁垒、停止操纵汇率和补贴等作为展开谈判的「胡萝卜」,他相信特朗普是运用这种策略创造筹码的大师,并认为中国会意识到高关税对其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关于达成协议的时间,贝森特预计具体贸易协议的文本敲定可能需要「数月」时间,但他强调,达成原则性协议以及贸易伙伴展现「良好行为」并遵守协议框架,可以防止关税回升至最高水平。针对近期市场对美元、美股和美债同时受挫的担忧,贝森特认为短期的市场波动可能是「统计噪音或市场噪音」,并强调政府致力于为强劲的美国经济和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美国国债奠定长期基础。(ABC News
  • 特朗普关税引发零售业对缺货、涨价及倒闭潮的担忧: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使美国零售业日益担忧,担心对华贸易争端导致进口中断,从而引发大范围商品短缺、价格飙升乃至门店倒闭。尽管许多零售商年初已囤积库存,但消耗迅速,美国零售联合会预测下半年进口将锐减。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已向特朗普示警并试图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而斯凯奇等小型企业则面临提价压力,宝洁、百思买、Shein等众多品牌已预警或实施涨价。行业协会警告万圣节、圣诞节甚至返校季购物均受威胁,市场亦出现消费者囤货迹象。(Axios
  • 中国据报悄然豁免部分美国商品的高额关税: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已开始对其部分美国进口商品豁免高达125%的报复性关税,主要集中在特定半导体、医疗产品和航空零部件等中国难以立即找到替代来源的关键领域。此举被认为旨在保护中国自身经济利益和关键产业,且未公开宣布,以避免暴露依赖性并保留谈判空间。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中国正精确管理其供应链,在整体对美加征高关税的同时,有选择地允许必需且暂无法替代的美国产品进口,这与美国此前豁免部分中国制造电子产品的做法类似。(WSJ
  • 特朗普关税政策遭遇多方诉讼,州政府与企业挑战总统权力:特朗普推行的广泛关税政策正面临来自美国多个州政府、众多企业以及一些法律团体的密集法律挑战。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在内的多个州,以及像教育玩具制造商Learning Resources、棋盘游戏设计公司Stonemaier Games等直接受影响的企业,已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这些诉讼的核心论点是,总统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作为征收大规模关税的法律依据,属于滥用紧急权力并越过了国会对贸易和征税的宪法授权。此举不仅对受冲击的企业造成了高昂成本和经营困境,也引发了对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这些案件是对总统行政权力范围的一次重要司法检验。此外,尽管美国商会等大型商业游说团体对关税持批评态度,但它们目前选择通过游说而非诉讼来应对,法律层面的挑战主要由州政府、受损企业和部分保守派背景的法律基金会承担。(NYT
  • 特朗普关税推高婴儿用品价格: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导致婴儿车、汽车安全座椅等必需婴儿用品价格大幅飙升,引发了行业领袖和零售商的普遍警告。鉴于高达97%的婴儿车和87%的汽车安全座椅依赖中国制造,且美国缺乏生产这些低利润、安全标准严格产品的替代产能,关税的冲击尤为显著。婴儿用品注册平台Babylist联合UPPAbaby、Munchkin等13家公司在《华盛顿邮报》发表公开信,将此关税称为实质上的「婴儿税」,呼吁立即豁免,因为它加重了新父母在法律上必须购买以确保婴儿安全的必需品的经济负担。(Axios

Read more

评论 | 反思查理·柯克遇刺案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清美国政治极化的真相

本文作者黄希林,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思观堂。文章不代表美轮美换观点。 9 月 10 日,在犹他谷大学举行的「美国复兴之旅」活动中,「美国转折点」创始人,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与观众就枪支暴力和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影响进行辩论时遭枪击身亡。在最初的混乱局面和大规模搜捕之后,两天后,当局宣布逮捕了来自犹他州圣乔治的 22 岁白人男子泰勒·罗宾逊(Tyler Robinson),此前他已向朋友和家人坦白杀害了柯克。 柯克的遇害引发了美国各界的震惊、哀悼以及对政治动荡的讨论。在罕见而短暂的一刻,许多政客、记者和政治评论员共同谴责了这起谋杀案,并呼吁缓和敌对情绪,但很快这种声音就被极端言论所淹没,这些言论声称在罗宾逊被确认并逮捕之前,「民主党人」或「左派」就是这起谋杀案的罪魁祸首,还呼吁“开战”和报复。 作为一位对美国的整体生态和舆论的影响举足轻重的政治玩家,柯克的世界观如何能够在主流舆论中游刃有余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的直接产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体系既能让他声名鹊起,也能让他命丧黄泉。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这起刺杀案的真实背景和潜在后果,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查

By 美轮美换
播客文字稿 | 查理·柯克之死与美国政治暴力新常态

播客文字稿 | 查理·柯克之死与美国政治暴力新常态

小华: 我们又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一起突发事件,紧急加更了一期播客。我们现在录制的时间是9月13日。这起突发事件就是9月10号,美国著名的青年活动家、Turning Point USA的联合创始人Charlie Kirk在犹他州的犹他谷大学(Utah Valley University)的一场户外演讲中,遭到枪击身亡。当时Kirk正在进行一个开放式的问答环节,一名袭击者从远处的屋顶开枪,击中他的颈部,后来他被送到医院宣布不治身亡。 行凶者目前已经被捉拿归案,但这是在事发30多个小时后,于9月12日凌晨才被抓获。这位犯罪嫌疑人叫泰勒·罗宾逊(Taylor Robinson)。目前看到的消息是说,因为他向家庭成员暗示自己是枪手,家人主动联系了警方。之后,他的父亲也从照片上认出了嫌疑人是自己的儿子,并敦促他投案自首,最终他被捉拿归案。 我们在录制的时候,调查仍在进行中,所以案情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的一些评论后续也可能会被打脸。就在我们录制前的这三天多时间里,案情以及枪手的背景和作案动机已经变化了好几次。一开始,有媒体报道说,现场发现的子弹上写了一些关于反法西斯主义或支持跨性别的言论,反映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