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良十四世首位美国籍教皇

MAGA攻击新教皇为「觉醒的马克思主义教皇」

5月8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良十四世首位美国籍教皇

头条:首位美国籍教皇诞生

  • 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当选为良十四世:罗马天主教会周四选举美国籍枢机主教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为第 267 任教皇,他成为历史上首位来自美国的教皇,打破了教会领导人不会选择来自全球超级大国教皇的长期观念。新教皇选用名号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现年 69 岁。他在梵蒂冈阳台的首次讲话中呼吁世界和平及一个「团结的、始终寻求和平与正义的教会」,并强调建立桥梁的重要性。此次教皇选举秘密会议(conclave)持续了略超 24 小时,经过几轮投票,由创纪录的 133 名枢机主教(其中许多由前教皇方济各任命)选出。普雷沃斯特在被视为延续方济各包容性议程或回归保守教义路线的争论中,被其支持者推举为平衡的选择。他出生于芝加哥,精通多国语言,曾在秘鲁服务二十余年,获得该国国籍并担任主教,后被方济各任命为梵蒂冈最有影响力的职位之一,并于 2023 年擢升为枢机主教。其当选在梵蒂冈、芝加哥和秘鲁均引发了喜悦。(NYT梵蒂冈新闻网
  • 良十四世国际背景深厚:良十四世在美国身份之外的深厚国际背景,包括在秘鲁服务二十余年、获得该国国籍并担任主教,以及曾两度当选奥斯定会(Augustinian religious order)总会长,被认为是其克服「美国教皇禁忌」的关键因素。新教皇的崛起与前教皇方济各的提拔密切相关:方济各于 2014 年任命当时在奥斯定会任领导职务的普雷沃斯特重返秘鲁担任奇克拉约教区(Chiclayo)主教;2023 年,方济各将其召至梵蒂冈,担任负责全球主教任命审查这一教会内极具影响力的部门主管,并于同年擢升其为枢机主教;2025 年初,方济各更任命他为最高级别的枢机主教,显示了对其的高度信任。普雷沃斯特还主持了一项重要改革,即增加了三名女性在主教提名投票团中的投票权。(AP
  • 良十四世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批评特朗普政府政策:良十四世社交媒体平台 X 上帖文的回顾显示,他曾频繁利用社交媒体委婉地批评特朗普政府及其政策。例如,他曾在 2 月份分享过质疑副总统万斯对基督教「爱的秩序」(ordo amoris,指爱的优先顺序)解读的专栏文章;在 2015 年分享过一篇抨击特朗普「反移民言论」危险性的文章;并转发过反对死刑、反对驱逐移民以及批评国会在致命枪击案后在枪支法律上不作为的信息。他在 2023 年接受梵蒂冈新闻社采访时曾讨论过其谨慎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他认为社交媒体是传播福音的重要工具,但也强调在公开发言或在推特上发帖前需要三思,以避免「加剧分歧和争议」。(The Hill
  • 特朗普祝贺首位美国教皇良十四世当选,期待会面:特朗普周四向新当选的教皇表示祝贺,并特别强调新教皇是「首位美国教皇」,称这对美国是「巨大的荣誉」。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多么令人兴奋,这对我们国家是多么巨大的荣誉。我期待与教皇利奥十四世会面。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刻!」(Reuters
  • MAGA 攻击新教皇为「觉醒的马克思主义教皇」:良十四世过往批评副总统 J. D. 万斯、同情移民及乔治·弗洛伊德的言论引发美国右翼和 MAGA 支持者强烈不满。他们怒斥新教皇为「觉醒的马克思主义教皇」、「比方济各更糟」,并翻出其批评特朗普移民政策、支持枪支管制等社交媒体言论作为证据。特朗普前首席策略师班农曾警告称普雷沃斯特对 MAGA 运动而言将是一个糟糕的选择。亲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名人乔伊·曼纳里诺(Joey Mannarino)则直接称新教皇是「自由派的混蛋」,并认为情况「完蛋了」。MAGA 网红文斯·兰格曼(Vince Langman)在分享普雷沃斯特 2015 年批评特朗普反移民言论的推文时抱怨道:「他是一个觉醒的、从不支持特朗普的自由派。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选择他)!」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极右翼极端分子劳拉·卢默(Laura Loomer)更是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痛斥新教皇的移民和社群正义立场,称其「反特朗普、反 MAGA、支持开放边境,并且像方济各一样是彻头彻尾的马克思主义者」,并认为他领导天主教会令人「恶心」。一些 MAGA 主播如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和杰克·波索比克(Jack Posobiec)也在节目中表达了对新教皇的不满,后者甚至试图在直播中向利奥十四世施压,要求他公开支持特朗普。(The Independent

经济和特朗普关税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框架」:特朗普宣布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框架,这是自美国对全球普遍征收关税以来的首个此类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取消对英国钢铁和汽车的关税,换取英国购买波音飞机及扩大对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具体而言,英国钢铝将免除 25% 关税,汽车前 10 万辆关税降至 10%;英国则降低美国牛肉和乙醇的进口关税。多数英国商品仍需缴纳美国 10% 的全球性关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通过电话参与了在白宫的高调宣布。尽管协议范围有限,未达全面贸易协定,但特朗普视其为关税政策取得回报的进展。美商务部长称此举将为美出口商带来 50 亿美元机遇。此协议也被视为其他国家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风向标,斯塔默采取了避免对抗的策略,并向特朗普发出了第二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邀请。(WSJ
  • 欧盟公布对美贸易反制计划,波音及美农产品或成目标:欧盟委员会周四宣布,若与美贸易谈判失败,将对价值107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并向WTO起诉美国关税措施。目标商品可能包括波音飞机、大豆、肉类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此举旨在施压并做万全准备。数小时后,特朗普总统称赞冯德莱恩,并表示愿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态度较以往缓和。尽管美英已达成初步贸易框架,美欧尚未突破,但特朗普的表态或预示进展。鉴于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欧盟仍为谈判破裂做准备,并暗示若贸易战升级,可能波及美国服务业。(NYT
  • 美国利用关税为筹码,力推马斯克「星链」服务进入他国市场: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利用关税威胁,向面临贸易壁垒的国家施压,以促使其批准马斯克旗下 SpaceX 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报道指出,在特朗普宣布对莱索托等国征收高额关税后,这些国家为在贸易谈判中寻求有利条件,迅速向星链发放了运营许可。文件显示,国务卿卢比奥指示外交人员推广美国卫星服务以对抗中俄,并特别提及星链。(Washington Post
  • 特朗普再批鲍威尔为「傻瓜」:在美联储因关税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决定维持利率于 4.25%-4.5% 区间不变后,特朗普周四再次通过社交媒体抨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傻瓜」,称其对经济形势「一无所知」。特朗普认为当前石油能源价格及多数成本下降,几乎没有通胀,关税收入增加,与美联储的谨慎判断相反。他期望降息以应对其贸易政策可能引发的经济放缓。鲍威尔则回应称,美联储的决策不受政治影响,将继续依据经济数据独立行事。尽管特朗普曾多次表达对鲍威尔的不满,并一度引发市场对其可能被解雇的担忧,但近期特朗普已表示无意解雇鲍威尔。(Bloomberg

Read more

5月7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梵蒂冈教皇选举开始

5月7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梵蒂冈教皇选举开始

经济和特朗普关税 * 美联储因经济不确定性及滞胀风险上升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在4.25%-4.5%区间不变。其会后声明指出,由于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关税)等因素导致「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已进一步增加」,且判断「失业率上升和通胀率上升的风险均已升高」,引发了对美国可能面临滞胀(stagflation)的担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关税带来了挑战,但也表示美国经济「本身仍处于稳健状态」。(CNBC) * 特朗普巨额关税威胁常态化,10%关税反成「解脱」:特朗普通过先威胁征收极高额关税,再部分回调或暂停,成功运用「锚定效应」心理策略,使得原本被视为重大的10%关税在对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尽管部分关税被暂停或给予豁免,目前美国消费者仍面临平均高达28%的有效关税率,为百余年来最高。这种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情绪,但企业界仍对贸易不确定性和高额关税的实际影响深感忧虑,担心利润受损甚至生存危机。(NYT) * 特朗普在贸易谈判前重申对华高关税立场:特朗普周三明确表示,他不会考虑降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高达145%的关税,以推动与北京的贸易谈判。当在白宫被问及是

By 美轮美换
5月6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中高级官员本周末将会晤讨论贸易问题

5月6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中高级官员本周末将会晤讨论贸易问题

经济和特朗普关税 * 美中高级官员本周末将会晤讨论贸易问题:白宫周二宣布,包括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及美国贸易代表詹姆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在内的高级官员,将于本周末在瑞士日内瓦与中国高级别代表团举行会晤。这将是自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严厉关税引发贸易战以来,两国间的首次重要会谈,也是数月来已知级别最高的双边对话。此前,特朗普曾声称美中两国正在就降低关税进行谈判,但北京方面对此予以否认,并坚持美方必须首先降低其加征的关税。贝森特周二早些时候在国会财政部监督听证会上证实,自大约一个月前特朗普宣布其备受争议的新关税贸易政策以来,美国政府尚未就关税问题与中国进行任何谈判。贝森特在回应众议院监督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大卫·乔伊斯(David Joyce)关于关税及总体贸易战略的提问时表示,美国目前正在与18个重要贸易伙伴中的17个进行谈判,但「尚未与中国进行谈判」。(CNBC) * 关税政策混乱推出令美联储面临两难困境:特朗普政府「随意推出」的关税政策恐让美联储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是专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还是管理一个伴随「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