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周末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中美将在周一公布贸易协议

5月11日周末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中美将在周一公布贸易协议

头条:白宫宣布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双方官员均称会谈富有成效,具体内容待周一公布

  • 白宫周日宣布,经过周末在日内瓦与中方官员的谈判,美中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但目前几乎未透露具体细节。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称会谈「富有成效」,并将于周一上午通报更多详情。美国贸易代表詹姆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也赞扬讨论「非常具有建设性」,称双方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反映出「分歧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并补充说「我们相信,我们与中国伙伴达成的协议将帮助我们努力解决这一国家紧急状态」。特朗普表示对会谈「完全知情」,并曾发文称会谈「非常好」。中方官员,包括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也积极评价会谈,何立峰表示双方「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重要共识」,并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CNBC
  • 特朗普称与中国贸易谈判获「巨大进展」:特朗普 5 月 11 日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美国政府与中国在瑞士举行的贸易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他形容此次会谈「非常好」,称双方「讨论了许多事情,达成了许多共识」,并以「友好但具建设性的方式」协商达成了两国关系的「彻底重启」。特朗普进一步强调:「为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向美国企业开放。」(Truth Social

经济与关税

  • 美中贸易战致中国赴加州主要港口货船清零,为疫情后首次:受特朗普政府上月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影响,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在周五过去的 12 小时内未有任何货船从中国启程前往,此为新冠疫情以来首次。长滩港货运量因此较正常水平骤降 35-40%,洛杉矶港也下降 31%,西雅图港甚至出现零集装箱船停靠。港口官员对此表示「令人担忧」,警告若情况持续,消费者将在未来 30 天内感受到商品短缺。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马士基亦证实美中货运量已锐减 30-40%。(CNN
  • 美欧贸易战中食品安全标准成「红线」:特朗普政府施压欧洲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批评其食品安全规定(如禁用激素)将美国牛肉等排除在外,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更称欧洲「讨厌我们漂亮的牛肉」。但欧盟官员坚称其食品、健康和安全标准是不可谈判的「红线」,绝不让步。欧洲消费者偏爱本地产的无激素、草饲肉类,并重视其来源。尽管美方希望欧洲开放农产品市场,欧盟在汽车关税等方面愿让步,但在食品安全上立场坚定,以保护其食品文化及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体系。若谈判破裂,欧盟或对美国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美国认为欧洲标准更多是偏好而非科学,但欧洲农民和民众普遍支持严格的进口标准以确保公平竞争和维护自身生产方式。(NYT
  • 特朗普关税冲击债券市场,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分化加剧借贷成本: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导致债券市场震荡,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推高了整体借贷成本,即便短期国债收益率因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而下降。这种被称为「陡峭化扭转」(steepening twist)的罕见分化,主要源于特朗普贸易政策带来的通胀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期限溢价」(term premium),同时对联邦预算赤字和债券供应增加的担忧也加剧了此趋势。此现象不仅推高消费者借贷成本(如 30 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平均利率已升至 6.8%),更可能削弱美联储未来通过降息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力。(WSJ

国际

  • 泽连斯基同意与普京会面: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日表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真相社交」发文,敦促其「立即」接受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会谈的提议以结束「血腥冲突」后,他同意周四在土耳其与普京「亲自」会面。此举与此前欧洲主要大国及泽连斯基主张的先实现 30 天无条件停火再谈判的立场有所转变。普京提议周四在土耳其直接会谈,但其本人是否出席尚不明确。克里姆林宫高级助手随后暗示,俄方期望谈判能考虑到 2022 年一份被放弃的和平草案及当前战场局势(通常指要求乌克兰中立和承认俄控领土),并驳斥了西方的停火要求为「最后通牒」。(USA Today
  • 印巴达成停火协议后炮火再起:印度和巴基斯坦周六宣布,在美国斡旋下,双方就此前连续四天的激烈无人机与导弹交火达成停火,但停火协议宣布后不久即告急,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在克什米尔等边境地区违规,导致炮击和无人机活动再起。此轮冲突源于上月印控克什米尔恐袭后印度指责巴基斯坦介入,局势随后升级为军事对抗,双方动用无人机和导弹互攻。国务卿卢比奥透露,他与副总统万斯同两国高层沟通促成停火,并商定双方将在中立地点展开会谈。国际社会对停火表示欢迎,但其前景不明。(NYT
  • 特朗普将出访中东,聚焦与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的商业交易:特朗普计划于周一开始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此行预计将重点关注商业交易和来自该石油富裕地区的新投资。这次对财力雄厚的中东君主制国家的访问,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首次重大国际旅行,不仅标志着总统的优先事项,也再次表明他有意淡化传统美国盟友的地位——这些盟友通常是新总统的首访目的地。此行也反映了特朗普对该地区、其财富以及东道国预计为其准备的盛大欢迎仪式的个人偏好。(Washington Post
  • 美伊核谈现积极信号但铀浓缩分歧仍存:美国与伊朗周日在阿曼就伊核问题举行最新一轮会谈,美方称受「鼓舞」,伊方形容会谈「艰难但有益」。此次谈判由阿曼斡旋,是特朗普设定的两个月谈判期内的第四轮。双方在伊朗是否能进行国内铀浓缩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尽管伊朗外长阿拉格齐(Abbas Araghchi)表示愿在一定时期内调整铀浓缩细节作为妥协,但强调国内铀浓缩「没有讨论余地」。其他分歧点包括制裁解除、防止美国再次退约、伊朗导弹限制及核查机制。此前谈判前景因美伊紧张关系一度黯淡,但特朗普宣布与胡塞武装休战为谈判注入新动力。分析认为,双方均不愿放弃谈判,这对伊朗可降低短期冲突风险,对在乌克兰和加沙问题上受挫的特朗普而言,也急需在即将到来的中东之行前取得外交突破。(WSJ
  • 特朗普特使与普京会谈依赖俄方翻译:负责斡旋乌克兰战争的特朗普总统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结束战争举行的三次高级别会谈中,均依赖俄方翻译而非美方人员,此举打破美国外交惯例并引发争议。前美国驻俄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等批评称,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失准,使美方无法获得准确的会谈备忘录(memcon),并让维特科夫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国务卿卢比奥和乌克兰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等官员的后续工作。白宫方面则回应称维特科夫遵守所有安全规程。尽管美、欧、乌谈判代表已拟定包含 30 天停火及美国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等内容的 22 项提议,但俄方在和谈方面鲜有进展,普京仍坚持其在乌克兰的极端目标,原计划的特朗普与普京会晤也因此取消。(NBC News
  • 特朗普私下承认解决国际冲突比预期更难: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时曾誓言迅速结束乌克兰和加沙的战争,甚至声称能在「上任第一天」解决乌克兰问题,但在其第二任期执政百日后,这些冲突仍未解决,伊朗核谈判也进展不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私下向捐助者坦承,解决这些国际冲突比他预期的要困难得多,令其「夜不能寐」,尤其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欲「鲸吞一切」的强硬立场及巴以双方的固执感到沮丧。白宫虽宣称在推动世界和平上取得进展,但核心的乌克兰和加沙问题依旧棘手:美方指责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要价过高」,特朗普的中东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虽努力斡旋,仍未能使双方重回谈判桌;在加沙,冲突再起,人道危机加剧,特朗普政府在推动谈判的同时也默许以色列行动。伊朗核问题上,特朗普称谈判顺利,但其「彻底拆除」核设施的要求与伊朗保留离心机的立场相悖,美方内部对「彻底拆除」定义亦不明,且此策略引发共和党内批评及盟友疑虑。(WSJ

Read more

会员活动 | 美轮美换 × 疲惫娇娃线上读书会:Abundance

会员活动 | 美轮美换 × 疲惫娇娃线上读书会:Abundance

我们最近将与友台《疲惫娇娃》联合举办一场线上读书会活动,这次讨论的是今年的一本新书——《Abundance》。 相信各位作为日常关注美国政治的读者,对这本书及其作者已经有所耳闻。两位作者都是我们熟悉的声音:一位是《纽约时报》评论版的知名播客主播兼专栏作家 Ezra Klein,另一位则是《大西洋月刊》的资深撰稿人、热门播客 Plain English 的主播 Derek Thompson。 在《Abundance》一书中,两位作者探讨了当下美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核心困境: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前所未有的技术和财富,但在许多关键领域,如住房、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却普遍感受到了「稀缺」而非「充裕」。他们剖析了为何雄心勃勃的计划常常进展缓慢、成本超支,甚至最终搁浅。他们提出了一种「供给侧进步主义」(supply-side progressivism)的构想,在民主党刚刚输掉大选、陷入迷失的背景下,这一倡议在自由派和科技圈中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这次读书会分成两期,每期1.5个小时,分别阅读书里的不同章节,

By 美轮美换
5月9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税改在国会遇阻;纽瓦克市长在抗议中被捕

5月9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税改在国会遇阻;纽瓦克市长在抗议中被捕

头条:新泽西州纽瓦克市长抗议新开移民拘留中心被捕 新泽西州纽瓦克市市长拉斯·巴拉卡(Ras Baraka)周五在该市一个新启用的联邦移民拘留中心抗议时,因涉嫌非法侵入被捕。巴拉卡一直强烈反对这个由私营公司运营、拥有 1000 个床位的拘留中心的开放,并就此与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持续对抗。据称,逮捕发生在他试图与三名国会议员一同进入该设施并与联邦官员发生激烈争吵之后。国土安全部称抗议者「闯入」了设施,但议员否认此说法。巴拉卡被捕引发多方谴责,其夫人指责联邦政府针对性执法。(AP) 经济与关税 * 美英贸易协议框架预示全球贸易战恐持续:美英新贸易协议虽受市场欢迎,但其细节(英国进口商品仍需缴纳 10% 关税,远高于此前)表明贸易战缓解有限。此协议是特朗普本届任期首个重要贸易协定,显示其倾向于达成协议以规避大规模「对等关税」风险,但 10% 关税或成新常态。分析认为,鉴于美英间特殊关系,英国已是最佳谈判对象;中国、加拿大、欧盟等与美分歧更深、贸易失衡更严重,恐难达成类似协议。牛津经济研究院警告,高关税将打击美国实际收入,拖累经济增长。且美英协议未触及医疗市场开放、

By 美轮美换
5月7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梵蒂冈教皇选举开始

5月7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梵蒂冈教皇选举开始

经济和特朗普关税 * 美联储因经济不确定性及滞胀风险上升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宣布维持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在4.25%-4.5%区间不变。其会后声明指出,由于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关税)等因素导致「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已进一步增加」,且判断「失业率上升和通胀率上升的风险均已升高」,引发了对美国可能面临滞胀(stagflation)的担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关税带来了挑战,但也表示美国经济「本身仍处于稳健状态」。(CNBC) * 特朗普巨额关税威胁常态化,10%关税反成「解脱」:特朗普通过先威胁征收极高额关税,再部分回调或暂停,成功运用「锚定效应」心理策略,使得原本被视为重大的10%关税在对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尽管部分关税被暂停或给予豁免,目前美国消费者仍面临平均高达28%的有效关税率,为百余年来最高。这种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情绪,但企业界仍对贸易不确定性和高额关税的实际影响深感忧虑,担心利润受损甚至生存危机。(NYT) * 特朗普在贸易谈判前重申对华高关税立场:特朗普周三明确表示,他不会考虑降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高达145%的关税,以推动与北京的贸易谈判。当在白宫被问及是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