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威胁对华实施食用油禁运
青年共和党人私密聊天记录曝光,充斥种族歧视和暴力言论,有人公开宣称「我爱希特勒」

财经与特朗普关税
- 特朗普威胁因大豆问题对华实施食用油禁运:据CNBC报道,特朗普周二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政府正在考虑「终止与中国有关食用油的生意」,以报复北京拒绝购买美国大豆。特朗普称中国「故意不购买我们的大豆,给我们的大豆农民造成困难」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并表示正在权衡包括终止食用油和「其他贸易要素」在内的「报复」措施,称「我们可以轻松自己生产食用油,不需要从中国购买」。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仅2024年就进口了约2700万公吨、价值近128亿美元的美国大豆,但自5月以来在持续的贸易战中未购买任何美国大豆。中国的废弃食用油出口(主要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占总量的43%。由于报复性关税使美国大豆对中国进口商来说更加昂贵,中国转而从南美生产商采购大豆,其中阿根廷在特朗普政府承诺提供200亿美元货币互换以支持该国经济的同一天暂停了大豆出口税。标普500指数在特朗普发帖后立即下跌,上周五特朗普威胁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后股市暴跌,但周日特朗普似乎软化了态度,称「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的」,股市周一普遍反弹。(CNBC)
- 华尔街各大银行第三季度业绩强劲,但警告好景或难持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和富国银行第三季度利润和收入均超预期,得益于并购、交易和企业贷款业务激增。高盛投资银行和市场部门有望创下史上最佳年度业绩,摩根大通连续第二年年利润有望超500亿美元,贝莱德管理资产达创纪录的13.5万亿美元。股市创新高推动交易活动和对冲基金借贷增加,并购融资活动激增,今年出现史上最大杠杆收购案——游戏公司艺电(Electronic Arts)私有化交易,由高盛担任顾问、摩根大通提供200亿美元融资,美国银行预计将获得有史以来单笔交易最高的1.3亿美元顾问费。AI投资推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表示,「CEO们认为战略性完成交易的机会成为可能,我们有大量业务活动」。然而银行家警告好时光可能不会持续,对就业市场放缓、低收入家庭财务状况、潜在资产泡沫以及贸易战和通胀等担忧正在发酵。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指出近期两家汽车公司破产是「早期迹象,可能存在一些过度,如果经济衰退,情况可能会更糟」。高盛已宣布将进行新一轮裁员以提高效率。(WSJ)
- 鲍威尔暗示量化紧缩计划或即将结束,为降息敞开大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表示,美联储接近停止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时点,「我们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接近这一点」。在利率问题上,鲍威尔指出劳动力市场已大幅疲软,使两种风险更接近平衡,暗示可能继续降息。美联储9月已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还会有两次降息。鲍威尔还反对国会领导人提出的停止向银行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建议,称这将使美联储「失去对利率的控制」。美联储在疫情期间将资产负债表膨胀至接近9万亿美元,自2022年中以来一直在逐步缩减,目前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CNBC)
- 特朗普称对阿根廷200亿美元援助取决于米莱是否继续掌权:特朗普周二在白宫与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共进午餐时明确表示,美国向阿根廷提供的200亿美元经济援助取决于米莱是否继续执政。特朗普毫不讳言地说,「如果他赢了,我们会继续支持他。如果他没赢,我们就撤」,并称「如果他输了,我们不会对阿根廷慷慨」。特朗普称米莱「完全是MAGA,让阿根廷再次伟大」。米莱是特朗普最亲密的国际盟友之一,去年11月美国大选后首位访问马阿拉歌庄园的世界领导人,也是仅有的两位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的世界领导人之一。美国官员认为,与米莱政府保持密切关系是对抗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堡垒,阿根廷拥有大量锂和铜等对美国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米莱所在政党上月在选举中遭遇重大失败后,阿根廷货币大幅下跌,投资者对米莱推进经济改革的能力失去信心,使阿根廷面临金融崩溃风险,下次立法选举将于10月26日举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美国同意与阿根廷央行进行货币互换,允许其将本币兑换成美元,专家称这本质上是一笔200亿美元的贷款。然而,这笔援助在政府关门期间引发激烈批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民主党领袖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表示美国人民「期望并理应得到关于使用如此巨额纳税人资金的答案」。此外,阿根廷向中国出售数万美元大豆,而中国因特朗普贸易战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引发额外争议。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质疑「为什么美国要帮助救助阿根廷,而阿根廷却夺走了美国大豆生产商的最大市场?」(CNN)
- 美国高低收入群体对经济看法存在巨大差异:据CNBC报道,摩根大通的生活成本调查显示,美国不同收入阶层对经济的看法存在显著分化,这为所谓「K型经济」提供了新证据——该术语用于描述不同收入群体经济体验的分化,即富裕美国人继续消费而低收入者在通胀压力下艰难度日。摩根大通广受关注的消费分析师马修·博斯(Matthew Boss)在周二报告中称,调查结果显示「显著的两极分化」。当被问及考虑总统选举后的变化对未来一年的经济信心时,高收入受访者平均评分为6.2分(满分10分),超过一半给出7-10分,而低收入消费者平均仅4.4分,不到四分之一给出7-10分,两组间差距达30分。所有受访者平均评分为4.9分。在支付月度账单的信心方面,近60%的高收入消费者表示账单变得更容易支付,但仅37%的中等收入和30%的低收入群体持相同看法。高收入受访者也更可能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增加非必需品支出。密歇根大学的月度消费者调查也显示类似趋势,过去两年中收入最高三分之一群体的平均消费者信心评分比最低三分之一高约25%。(CNBC)
国际
- 以色列指控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未归还人质遗体:以色列官员和人质家属指责哈马斯违反新的停火协议,未能立即归还仍在加沙的人质遗体。停火协议要求立即交还所有遗体,但也承认由于破坏严重,部分遗体可能难以定位,需要更多时间寻找。加沙在战前高度城市化,但两年的以色列空袭已将大片地区变成平坦的水泥废墟。周一,哈马斯仅归还了四具遗体,而非预期的约二十余具。周二深夜,以色列军方表示又收到四具人质遗体。以色列政府正考虑采取惩罚措施,包括限制进入加沙的救援卡车数量、暂停燃料和烹饪气体进口,或关闭拉法口岸。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指责哈马斯「未履行承诺」,但未威胁立即采取军事行动,表明停火可能维持。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批评哈马斯,称「死者尚未按承诺归还」,并声称哈马斯已同意解除武装。哈马斯一名官员表示,该组织致力于按停火协议归还所有遗体,但加沙的广泛破坏使得快速找回所有遗体困难重重。根据协议,以色列每收到一具已故人质遗体,需归还15具已故巴勒斯坦囚犯遗体。周二,以色列向汗尤尼斯的纳赛尔医院移交了45具遗体,但医院官员表示这些遗体没有身份信息,只有编号。(N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