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 GOTV
在最新一期播客里,我们和可达鸭、蕨菜两位朋友聊了她们去宾州拜票的经历。一般来说,大选到了九月下旬,提前投票开始后,就进入到了催票阶段,就是选战中常说的 Get out the vote(GOTV)。就是说,这时候一般选民已经定下来自己会支持谁了,竞选团队就转而把主要资源放在了保证这些支持自己的选民会出来投票上。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党派极化的一个体现。因为极化,可以在大选年被说服换阵的选民越来越少,大选越来越多比拼的是投票率。同时,竞选团队的钱也花得越来越集中。就是在 2004 年以前,选战还在全国层面做大量宣传,但是在 2004 年后,到了最后的六个星期,竞选团队就开始把资源集中在了摇摆州。在过去 20 年里,共和党把 3/4 的钱都花在了战场州上,在此之前,不到 50%。民主党则是花了大约 63% 的钱在战场州,之前是 54%。之所以民主党在战场州花钱比例没有共和党多,是因为民主党花了有大约 30% 的钱在保卫自己的偏蓝州,而共和党只花了 14% 的钱在保卫自己的偏红州。
敲门拜票,Door-to-Door Canvassing,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催票手段。
聊完播客之后,我又去翻了一下 Donald Green 和 Alan Gerber 的《Get out the vote: how to increase voter turnout》。这本书总结了基本的催票手段,就是拜票、电话、传单、平邮、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社交媒体广告、媒体广告、投票当天的活动的等等,并比较了这些手段的优缺点。它的特点是,所有的结论都是基于过去几十年的政治学研究中的大量随机对比实验,而不是凭竞选从业者的个人经验。这本书在 1998 年一出版就成了经典,到去年已经更新到了第五版。
所以这期通讯我就把里面关于拜票和催票的一些结论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可以结合这些结论来听我们的这期播客。
催票有多大用?
用处不大,最多就是几个百分点的变化。但是在现在选情极度胶着的情况下,可能会起决定性作用。
投票是社会性的集体活动
与潜在选民的互动越是个人化,就越能提高其投票的可能性。最显著的效果来自选民熟悉的人——朋友、家人、同事、邻居——的催票努力/社交压力。最近这几年新出的一种动员方式叫「relational organizing」,就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其他社交关系来推动投票。
由热情的志愿者进行的挨家挨户拉票也是一种有效的动员策略。
这一点跟我在节目中说的不同,我在节目中说外地志愿者过度热情可能会有反作用。这么说是因为,据说在民主党人 Howard Dean 2004 年的初选中,Dean 因为钱很多,就找了很多志愿者飞到艾奥瓦州为他敲门拜票。但是据说这引发了当地人的反感,最后本来就有点在走下坡的 Dean 只拿到第三。当然我的这个结论是根据这么个秩事来的,可能不如书中的结论靠谱。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艾奥瓦州在初选中可能已经被大量候选人团队地毯式扫过无数遍了,见到候选人本人都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对外来的志愿者可能会有更强的抵触。
另一种对选民施加影响的方式是让选民意识到投票是公民的义务,每个人是否投过票,都会被记录下来可以被公开查阅。
拜票时交流的质量最重要
研究表明,拜票时交流的质量最重要。好的志愿者的姿态应该是「友善的热情」:拜票员应该和选民展开对话。拜票者的角色是通过提问、尊重地倾听,并与选民的回答互动来促进对话,从而增强他们对即将到来的选举的兴趣,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是有价值的。
拜票者与选民的交谈越自如,效果就会越好。类似的,电话催票时,轻松闲聊、不慌不忙的电话交流也往往有不错的效果。
而交流的具体内容(如议题、候选人、选民关心的话题等)对能否成功拜票并没有显著影响。唯一有影响的,就是要敦促选民出来投票,比如可以提供投票站的信息,要求对方承诺会投票。
如果只是问对方准备如何投票,并不能催出额外的票。提醒对方投票日快到了也没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反复拜票
一次拜票一般只能接触到名单上极少的选民。需要多次拜票才能联系到名单上 30% 以上的选民。
如果选民之前显示了有投票意愿,再次接触会提高这些选民的投票比例。
拜票的效率
对于本来就准备去投票的人(50-70% 几率),平均 54 次接触才能拜出一张额外选票。对于 30-50% 几率的边缘选民,17 次接触可以拜出一张票。而低于 30% 的选民,19 次接触可以拜出一张票。对于大选,拜票主要是拉出那些不太常投票的选民去投票。对于不太引人注目的选举,拜票则主要是拉动积极选民出来投票。
除此之外,拜票可能会对住在同一住所的其他人也会有影响:他们会相互动员。
拜票员的种族特点有没有帮助
根据对西裔选民的研究,拜票员是不是西裔对拜票的效果没什么影响。但如果是当地人,可能效果会更好。
拜票的缺点
准备时间长。拜登团队是从去年秋天就开始布置在地的团队了。志愿者招募和训练都需要时间。各地情况不同,拜票很难规模化产业流水线化。
当然,这本书里的内容远远不止是这些。仅就拜票,作者就讲了很多拜票的组织细节。比如为什么要两人一组,一个是出于安全(播客中也讲到了),另一个是可以通过相互监督来保证工作态度,而不是在骗点击。最有意思的,是作者根据相关信息总结出来各种方法每拿到一张额外的选票需要花多少钱。比如拜票的话,大约是 57 美元一张选票(但如果用的是两位嘉宾这样的纯志愿者,那平均成本可以降到 35 美元以下)。而找热情的志愿者打电话拜票的话,成本大约是 40 美元。
不过,这本书的最新版出版于去年,也就是说,就算作者更新了最新的研究,也无法预料到今年的诸多新现像。
哈里斯团队拜票的新挑战
催票阶段的核心目标,当然就是让人出来投票。它的假设是,这时候大家已经都知道要投谁了,不会因为竞选宣传而被改变了。所以与其说浪费钱在争取选民改变立场上,不如去催支持自己的选民的票。
然而,今年哈里斯是七月才正式参选。因为没有经过初选,哈里斯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时间很短,哈里斯一直在忙于向选民介绍自己,定义自己。但到九月底十月初了,传统的催票阶段了,还是有很多选民表示不了解她。这就让哈里斯的催票工作的难度大了很多。
最容易的催票,其实是跟那些已经决定了支持自己的选民作动员,用各种方式激励支持感谢她们出来投票。但不管怎么样,催票时遭遇的敌意是最小的。
但现在,就像播客里可达鸭和蕨菜说的,她们遇到了不少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人,还有很多需要注册的人。这些都给拜票增加了难度。就是说,她们需要在交谈中去分辨哪些选民是可以争取的,在跟对方的交流中,努力为哈里斯和民主党营造正面好感,最终争取这些人出来为哈里斯投票。
甚至可以说,今年的选举取决于这些人在最后是否加入或者回归民主党阵营。
特朗普团队的赌博
今年特朗普团队竞选的一大特点,就是大幅缩减地面部队和拜票团队的投入,把钱转入雇法律顾问,去各地监督竞选,积极地打官司。到九月中的时候,特朗普团队已经在 25 个州发起了 115 个诉讼。同时,大量的拜票工作被转给了第三方,就包括 Elon Musk 支持的 America PAC。
这就引来了两个潜在问题。一个当然是外包给第三方会有多有效?如果特朗普输了,这些第三方的拜票组织要不要背锅?反过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特朗普赢了,那是不是以后拜票工作就很大程度上交给这些第三方组织了?这会不会让共和党的地方党组织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消弱?
长久以来,拜票一直是共和党基层组织保持自己的党内影响力,向共和党全国委员会要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极化,竞选和党建的趋势是权力越来越向全国党组织集中,全国性议题开始在竞选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位置。但是,拜票不一样,它本质上是把权力和资源保留在地方,由地方党组织控制。
这是因为,拜票本身是一个人力密集型产业。一个拜票员一天最多敲那几十个门,如果要在最后的几周里把所有本党支持者的选民都敲遍,有些还要敲上几遍,当然需要大量人力。钱可以大笔捐从外面转,只是分分钟的事,但是人不能凭空变出来,要招募要训练。一个有经验的拜票员要比新手的效率高不少。再加上一些研究表明,本地的拜票员更容易和当地选民沟通,所以本地党组织当然就有优势,他们招募训练上一批积极的拜票员,就可以在以后的每次竞选中都招出来用。
不过,第三方组织,尤其是在本地没有在地机构的组织,在拜票上投入就不合算。因为在各地进行拜票首先要有相当的前期投入,但这些投入只限于当地,训练出来的人他们也带不走,带走了也就没有本地优势了。所以他们更愿意在软件上投入,比如收集选民信息,制作相关的软件提供给各地竞选团队来用。
但如果这次这些第三方的拜票组织被认为是足够有效的,职业拜票员确实可以迅速培养出一批够用的拜票员完成传统拜票任务,那共和党基层织最后的优势,也会被这些第三方全国组织给取代了。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党内的力量平衡。
新的催票方式
每次大选,都会有新的催票方式出来。这些新的催票方法好不好用,能不能用好,那就难说了。在 2024 年大选中,一个双方都在追逐的群体,就是网上的自媒体网红大 V。我们之前转载的端传媒 2024 美国大选新闻信中,也提到了主流媒体被冷落,社交媒体被竞选团队追逐。
这些自媒体网红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他们不需要为自己打造维持一个客观的形像来捍卫新闻媒体的信誉,去追逐最大多数的消费者,他们就是可以选边站的,而且很多人也会去选边站。
在这次大选的上半程,这些自媒体主要是一个候选人向选民发声,进行沟通的渠道。但是到了最后几周的催票阶段,就应该会被转入到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催票了。
现在看起来,民主党这边是准备把部分的支持哈里斯的自媒体网红 送到战场州进行拜票,可能是敲门,也可能是打电话。这样让他们走出自己的网络空间,到现场去拜票,效果会有多少,现在还不清楚。
帮你补课 ICYMI
大选前后,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每日更新最新的民调、选情和重要新闻,请将这个链接保存下来。
最新播客 Latest Episode
在美国大选最后冲刺阶段,两位纽约华人青年深入关键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参与最基层的选民动员工作。
欢迎在小宇宙、苹果 Podcast、Spotify、YouTube 或者其它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节目。
日常上头 Daily Obsessions
梅拉尼娅·特朗普近日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 Friends》采访时强调,由于自己的丈夫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基础,将他比作希特勒是不恰当的。她在采访中表示:「这种比较太糟糕了。他不是希特勒。他的支持者都站在他身后,是因为他们希望看到国家走向成功,我们也都看到了他获得了多少支持。」
感谢阅读本期美轮美换免费版newsletter,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可以通过链接分享给他人。
如果你是通过转发阅读到这封邮件,欢迎成为免费订阅用户,可以继续收到我们不定期发送的免费newsletter。
我们也欢迎你付费订阅,支持我们将播客和会员计划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