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H-1B签证引发的争议及其借鉴意义

本文作者游天龙,编辑版文章来源:数字社会发展与研究
2025年初,特朗普尚未正式宣誓就职,他麾下的两大阵营便围绕H-1B临时工作签证项目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以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与高举“美国优先”旗帜的保守派人士,在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上展开了公开交锋。马斯克主张扩大H-1B签证计划,强调美国必须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才能维持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并确保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1]。他指出,自己以及许多在特斯拉和SpaceX等企业中担任关键职位的员工,都是通过H-1B签证来到美国的,这一政策对美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保守派阵营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极右翼活动人士劳拉·卢默(Laura Loomer)在X平台上公开抨击马斯克,指责H-1B项目引入的外国劳工抢夺了本土员工的工作机会,并压低了薪资水平。她甚至在帖子中宣称,美国是由欧洲白人建立的,而非“来自第三世界的入侵者”,这番言论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在社交媒体和主流舆论场掀起了激烈讨论[2]。本文试着从还原美H-1B签证所引发的社会争议出发......
美国的H-1B签证及其引发的争议
美国的H-1B签证
H-1B签证是美国为弥补国内高技能人才短缺而设立的一种非移民工作签证,主要面向科技、工程、数学等高需求领域的专业人士[3]。该签证计划于1990年通过《移民法案》设立,旨在允许美国雇主雇佣外籍专业人才,以填补本国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缺口[4]。H-1B签证不仅是硅谷及其他科技行业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核心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于跨国公司、医疗机构以及大学研究中心,每年数以万计的外国专业人士通过该签证进入美国就业。在H-1B签证的配额方面,其发放数量经历了多次调整。上世纪90年代,美国每年发放的H-1B签证数量曾一度高达十几万张,但由于彼时申请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并不突出[5]。然而,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出于安全考量对各类签证政策进行收紧,H-1B的发放额度也被大幅削减,并在此后的多年里维持较低水平[6]。如今,美国每年向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发放65,000个常规名额,并额外提供20,000个名额,专门用于持有美国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申请者。此外,某些特定机构(如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可享受H-1B名额豁免,这意味着它们的申请不受年度配额的限制[7]。
H-1B签证的申请者必须满足一系列严格的资格要求。首先,该签证仅适用于要求至少具备学士学位的专业职位(Specialty Occupation),通常涉及科技、工程、数学、医疗、商业管理、教育等领域。雇主需要证明该职位的最低入门要求是本科学历或更高,并且该学位必须与所从事的工作高度相关。例如,软件工程师需要计算机科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药剂师需要药学相关背景。其次,申请人通常需要持有美国或外国认可的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若持有外国学位,通常需要进行学历认证,以证明其与美国本土学位等同。此外,H-1B签证申请必须由美国雇主提交,个人无法独立申请。雇主需要向美国劳工部提交劳工条件申请(LCA),承诺支付H-1B持有者不低于本地薪资标准的工资,并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以确保外籍劳工不会对本土雇员的就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薪资方面,美国劳工部(DOL)设定了H-1B持有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以防止雇主通过聘用外籍员工压低本土工人的薪资。H-1B的工资水平分为四个等级,根据申请人的经验、技能和职位复杂度而定。最低级别的薪资适用于刚毕业或经验较少的职位,而高级专家级的薪资适用于高级工程师或技术总监等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职位,各行业的具体工资标准由美国劳工部根据职位、地理位置和行业设定,并可通过职业工资数据库(OES, Occupational Employment Statistics)查询。例如,在硅谷工作的H-1B软件工程师的最低工资水平通常远高于其他地区。近年来,随着美国对H-1B政策的收紧,这一工资要求也经历了上调,部分地区的H-1B最低工资水平甚至比本土雇员的平均工资更高,这一变化进一步增加了雇主在招聘外籍员工时的经济负担。
由于近年来H-1B签证的需求激增,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今,每年的申请量通常远远超过官方配额限制,因此美国移民局(USCIS)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决定签证的归属[8]。申请者首先进入65,000个常规配额的抽签池,如果未中签但符合硕士及以上学历要求,则可以再次进入20,000个名额的抽签池,以获得第二次机会。然而,这一抽签制度使得H-1B签证的获取变得极具不确定性,导致许多外籍专业人士即便获得美国大学学位、找到雇主担保,也未必能够获得工作签证。由于申请者的数量远超签证配额,每年的中签率通常低于30%,这一现象使得H-1B签证成为美国就业市场中最具竞争性的签证之一[9]。此外,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加强了对H-1B签证的审核标准,提高了拒签率,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签证的申请难度[10]。
H-1B签证的初始有效期为三年,并可申请延期至最多六年。在此期间,H-1B持有者可以通过雇主申请EB-2(高级学位/特殊技能移民)或EB-3(专业人士及技术工人移民)绿卡,部分情况下,申请绿卡者可继续延长H-1B身份至绿卡审批完成。然而,由于近年来绿卡排期日益严重,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申请者,他们的H-1B身份往往需要不断延长,甚至可能在美国停留十年以上,导致H-1B签证不再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签证,而是成为了许多移民在美国长期居留的合法身份[11]。因此,在美国政坛,H-1B签证的存在也引发了关于移民政策改革的长期争论。
H-1B签证引发的争议
尽管H-1B签证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吸引全球高技能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但这一签证计划在美国政坛和劳动力市场中却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该签证能够弥补美国本土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短缺,特别是在科技、工程和医疗领域。硅谷等高科技产业中心长期依赖H-1B签证来引进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而美国的医疗系统也需要H-1B签证持有者填补医生、药剂师和研究员等关键岗位。对于支持高技能移民的群体而言,H-1B签证不仅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也有助于维持其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然而,批评者则认为H-1B签证被大量滥用,甚至成为某些企业压低工资、替换本土雇员以及规避移民法规的工具,因而应当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H-1B签证最主要的争议之一是 “抢走了美国本土工人的饭碗”。反对者认为,部分企业,尤其是印度外包公司,如塔塔咨询服务(TCS)等公司,利用H-1B签证大规模引进外籍劳工,以更低的工资替代本土员工[12]。这些公司通常不会直接雇佣H-1B员工,而是将他们派遣到第三方公司工作,从而规避更高的工资标准,并使得外籍劳工处于更加不稳定的雇佣状态。这种做法不仅导致H-1B员工的薪资低于市场水平,也使得美国本土工人的竞争压力加剧。在部分案例中,美国公司甚至要求本土员工培训自己的H-1B替代者,之后被解雇,这种做法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例如,迪士尼[13]和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14]等知名企业曾被曝出利用H-1B签证替代本土雇员,并要求被裁员的员工在离职前培训他们的外籍接班人,这一做法在美国政坛和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保守派反对H-1B政策的重要论据。
此外,H-1B签证的工资标准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根据法律要求,H-1B雇主必须支付不低于当地“现行工资”(Prevailing Wage)的薪资,以避免雇佣低薪外籍劳工对本土工人构成不公平竞争。然而,批评者指出,部分雇主利用政策漏洞,在LCA(劳工条件申请)中人为压低职位要求,使得H-1B员工的薪资水平远低于同等技能水平的美国工人[15]。例如,有些雇主会将一名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归类为“入门级”以降低工资要求,或者故意将工作地点填写为薪资较低的地区,以减少劳工部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种做法使得H-1B签证在实际操作中对工资的保护作用大打折扣,也成为美国劳工组织和部分政客反对H-1B政策的理由。
除了工资问题,H-1B签证计划还被指存在严重的欺诈和滥用现象[16]。在过去几年,美国移民局(USCIS)和劳工部(DOL)查处了大量涉及H-1B签证的欺诈案件。常见的欺诈方式包括(1)虚假职位:某些雇主在H-1B申请中伪造职位,制造虚假工作机会,甚至为根本不存在的公司申请签证。这些签证往往被用于非法移民或签证倒卖,部分案例中甚至涉及犯罪组织。(2)“放养”模式(Bench and Deploy):部分外包公司在H-1B员工抵达美国后,并未立即提供工作,而是让他们在公司“待命”,直到找到合适的客户。期间,H-1B持有人可能无法领取全额薪资,甚至可能被要求支付额外费用以维持签证身份。(3)抽签造假:由于H-1B签证采用抽签制度,部分申请人会通过多个公司同时提交申请,以提高中签率。某些雇主甚至为此设立空壳公司,以帮助申请者增加抽签机会。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申请流程,并使得真正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更难获得签证。
特朗普政府的应对之策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应对之策
事实上,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H-1B签证便已成为白宫内部争议的焦点。当时的白宫首席策略师斯蒂夫·班农(Steve Bannon)私下向特朗普抱怨,硅谷的“亚裔CEO太多了,三分之二乃至四分之三都来自南亚”,并宣称“国际留学生都应该哪来回哪去”,认为这些人正在蚕食美国人的就业市场,而硅谷的华人更是中国的“第五纵队”,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17]。值得注意的是,硅谷的众多亚裔移民高管,早年几乎都曾持有H-1B签证,而许多国际留学生在毕业后也往往选择通过工作单位申请这一临时工作签证。因此,H-1B问题不仅关乎移民政策,更牵涉到美国科技行业的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讨论。
讽刺的是,班农曾意味深长地表示:“一个国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体,我们更是一个公民社会。”[18]这番话似乎在暗示,美国不应将亚裔科技从业者视为其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尽管H-1B签证的绝大多数持有者来自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而排名靠前的申请国中也不乏韩国、新加坡等以公民社会发达著称的国家。
然而,面对班农的激烈言辞,以及保守派阵营对H-1B签证的强烈抵制,特朗普的态度却显得相对温和,甚至与主流右翼立场有所不同。在第一任期内,他曾表示,美国不应轻易将“哈佛、耶鲁、斯坦福毕业的优秀人才”赶回原籍国,而应尽可能地留住他们,为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他直言:“这么做(驱逐H-1B持有者)是个糟糕的决定,我们应该让他们留下来。”这一表态与他在移民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也在右翼保守派内部引发了一定的分歧。
而最近特朗普也进一步明确了对H-1B签证的支持立场。2024年12月28日,他在接受《纽约邮报》采访时表示:
我一直很喜欢这些签证,一直支持这些签证……我在我的产业中使用了许多H-1B签证……这是一个很棒的项目。[19]
这一表态凸显了他对高技能移民的认可,为他赢得了科技界领袖的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共和党内部围绕该政策的激烈争论,尽管这种平衡可能只是暂时的。
可以说,在特朗普迄今为止的政治生涯中,他在H-1B签证问题上展现出了务实的一面,强调高技能移民对美国经济增长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团队内部对此却始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面对这些问题,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对H-1B签证进行整顿[20]。例如,美国移民局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加强了审查力度,增加了补充材料(Request for Evidence, RFE)的要求,并提高了拒签率。在此期间,H-1B签证的拒签率一度从奥巴马时期不到4%飙升至24%,使得许多雇主和申请人不得不面对更长的审批周期和更大的不确定性。此外,特朗普政府还推出了政策,要求H-1B雇主提供更详细的雇佣合同和职位证明,以确保H-1B持有者真正符合“专业职位”的要求。这些措施虽然有效减少了部分欺诈行为,但也引发了硅谷科技公司的强烈反弹,认为政府的过度监管影响了美国企业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除了政策收紧,美国政府还加强了对H-1B雇主的审查。2019年,美国劳工部发布了新规,要求H-1B雇主更加透明地披露职位信息,并对外包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同年,美国司法部对数十家涉嫌H-1B欺诈的企业展开调查,并对部分公司处以巨额罚款。此外,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和移民局也加强了对H-1B申请人的背景调查,并加大了对签证欺诈案件的执法力度。这些举措使得H-1B签证的申请门槛进一步提高,部分雇主甚至因此转向其他签证类别,如L-1(跨国公司内部调动签证)或O-1(杰出人才签证)。
然而,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加强监管,H-1B签证的改革仍然困难重重。支持者认为,虽然H-1B签证的确存在滥用现象,但加强监管的同时不应影响真正的高技能人才进入美国。科技行业领袖警告称,若H-1B签证变得过于难以申请或审批过慢,全球顶尖人才可能会选择加拿大、英国或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导致美国科技行业失去竞争优势。
因此,围绕H-1B的争论并未因政策收紧而平息,反而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背景下变得更加复杂。面对共和党内部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派别的对立,以及科技行业与劳工组织的不同立场,H-1B签证的未来仍然充满变数,或将成为新一届政府移民政策中的重要议题。
特朗普新政府的两难选择
表面上,上届特朗普政府将打击非法移民作为主要施政重点,但在幕后,围绕H-1B这一合法移民群体的政治博弈同样贯穿始终。随着马斯克、彼得·蒂尔(Peter Thiel)等硅谷科技精英逐步成为特朗普的核心盟友,H-1B政策的争议在其第二届政府期间变得愈发尖锐,最终演变为共和党内部一场关于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公开辩论。这场争论不仅涉及美国未来的移民政策走向,还深刻影响着硅谷与华盛顿的权力博弈,重塑科技行业的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围绕H-1B签证的讨论,在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任期内仍将持续发酵,并对美国的经济布局、移民政策乃至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带来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背景下,H-1B签证政策再次成为政府施政的核心议题之一。面对共和党内部的复杂博弈,特朗普政府在H-1B改革上面临着一场微妙的政治平衡:一方面,保守派选民是特朗普的基本盘,他们对外籍劳工,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高技能移民持强烈怀疑态度,认为H-1B签证正在蚕食美国本土工人的就业机会,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另一方面,硅谷的科技巨头们是共和党竞选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2024年选举周期中,这些企业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大幅支持特朗普团队,而他们的核心诉求之一,便是放宽H-1B政策,以确保科技行业能够持续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
特朗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显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需要采取一种既安抚选民,又照顾金主利益的策略。预计特朗普政府的H-1B政策将在“打击滥用”与“优化改革”之间采取双轨制操作,一方面通过高调查处个别H-1B滥用、欺诈和薪资压低案件,展示对选民的强硬立场;另一方面则在法规和行政裁量权上为科技行业开绿灯,使高技能移民更容易获得签证审批。
为了安抚反对H-1B的保守派选民,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象征性举措,比如大规模曝光并起诉印度外包公司滥用H-1B签证的案件。这些公司长期以来被指责通过H-1B签证引入低薪外籍劳工,取代本土员工,并利用“放养模式”将签证持有者派遣到第三方企业工作,从而规避工资标准和雇佣责任。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选择几家外包公司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司法手段进行严厉打击,并在媒体上大肆宣传,以向选民传递“我们在保护美国工人利益”的信号。此外,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提高H-1B签证的最低工资标准,迫使雇主为外籍员工支付更高薪资,以降低企业雇佣H-1B工人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少低技能外籍劳工对本土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一政策调整不仅能迎合保守派选民对本土就业市场的保护主义情绪,还能回应部分共和党议员对H-1B计划的长期批评。
然而,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又不能彻底得罪科技行业。硅谷企业在过去几年已经对特朗普的政治版图展现了极大的灵活性,从默许选举策略到巨额资金支持,再到参与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和纪念项目,硅谷的示好行为是特朗普2024年选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实际执行层面,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通过一系列行政措施,放宽H-1B的审批流程,使得科技行业的雇主能够更顺利地为其核心技术人才申请工作签证。比如,政府可能会调整H-1B签证的优先审理标准,使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年薪较高的申请者更容易获得签证;或者通过调整抽签制度,让知名科技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得H-1B名额。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可能重新定义“专业职位”的标准,使得更多科技岗位符合H-1B签证的申请要求,从而变相为科技行业提供更便利的移民政策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特朗普本人可能会采取“既打击滥用、又支持高端移民”的双重表态。他可能会继续在公众场合批评H-1B签证的滥用现象,声称要“改革这个体系,让它真正服务美国”,同时私下允许科技行业继续获得H-1B的便利。在共和党内部,他可能会通过任命对H-1B持开放态度的经济顾问,以平衡党内民族主义者与全球化派别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可能会继续通过游说、捐款以及各种政治交易,确保H-1B政策实际执行向有利于行业的方向倾斜。
综合来看,特朗普2.0时代的H-1B政策不会是简单的收紧或放宽,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平衡策略,一方面通过严厉打击部分滥用案例,向保守派选民交代,另一方面则通过行政措施为科技行业提供“隐形便利”,确保美国仍能吸引全球顶尖人才。这一政策模式既符合特朗普一贯的政治风格,也能在维持基本盘支持的同时,确保科技行业的资金流动不受影响。未来几年,H-1B签证的走向仍将取决于特朗普政府如何在这场政治平衡术中调整策略,而这也将成为观察特朗普第二任期移民政策转向的关键窗口。
H-1B签证争议及其带来的影响
对美科技公司的影响
硅谷科技行业长期以来在政治倾向上普遍支持民主党,部分原因正是民主党对移民持相对开放态度,尤其是在H-1B等高技能移民政策上的宽松立场。然而,近年来,美国科技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共和党,试图影响该党在移民政策上的立场,特别是在合法移民领域的政策取向。科技行业认识到,尽管共和党在非法移民问题上态度强硬,但如果能够调整该党在高技能移民政策上的立场,那么对于维持美国科技竞争力将至关重要。因此,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开始向共和党内部的经济自由派靠拢,希望推动一场移民政策的“分而治之”改革,即在打击非法移民的同时,为H-1B等合法移民提供更优的政策环境。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美国科技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全球技术竞争加剧,美国高科技企业正承受来自中国同行的强大压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半导体、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美国与中国的科技竞赛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议题。有人甚至将当前的AI竞赛形容为“在中国的中国人和在美国的中国人之间的竞争”,这反映出华裔科技人才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与硅谷企业都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如果要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吸引和留住更多华裔等世界各国的科技人才,而H-1B签证改革便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前H-1B签证体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许多高技能移民面临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身份转换过程。对于一名普通的外籍申请者来说,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才能最终成为美国公民:
- 首先,他们在毕业后进入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选择性实习签证)阶段,OPT的有效期通常为1至3年;
- 随后,他们需要在OPT到期前通过抽签获得H-1B签证,而H-1B的初始有效期为3年,可延期至6年;
- 接下来,他们必须申请EB类(Employment-Based)永久居留身份,其中EB-2和EB-3类别的审批时间因排期和国籍而异,通常需要2至10年才能获得绿卡;
- 最后,在获得绿卡后,还需要再等待5年,才能符合入籍美国的资格。
换句话说,从OPT阶段到最终入籍,整个周期最短也需要 11年,而若遇到排期积压等问题,最长可能需要24年才能完成身份转换。
这种漫长的等待时间,导致许多高技能人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美国科技行业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方面失去了相对竞争优势。而获得H-1B数量最多的中印移民排期最久,甚至不少人死在漫长的等待途中。
科技公司的诉求并非单纯基于商业利益,而是出于维持美国技术领先地位的现实考量。相比于传统制造业,美国的科技企业高度依赖全球人才流动,而H-1B签证的不稳定性正成为它们在全球竞争中的一大短板。面对这一挑战,科技企业不仅积极参与华盛顿的游说活动,还通过各种法律手段挑战特朗普政府过去在H-1B政策上的收紧措施。例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联合提起诉讼,反对政府对H-1B审批程序的进一步限制,并最终在部分案件中获胜[21]。如今,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这些企业预计将加大对共和党内部的影响力,争取使H-1B改革成为新的移民议程的一部分。
然而,科技公司并未等到特朗普宣誓就职后才行动。事实上,在特朗普赢得2024年总统选举后,各大科技企业便迅速调整对策,采取一系列示好举措,试图在新政府施政前尽早介入政策制定过程[22]。谷歌、微软、Meta、苹果和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向特朗普团队输送政策研究报告,强调高技能移民对美国科技行业的不可替代性,试图塑造特朗普对H-1B改革的看法。同时,这些企业高管开始密集接触共和党内的经济自由派,推动他们在党内为科技行业争取更多话语权。硅谷的主要游说团体则加大了对国会的游说力度,试图利用共和党内部对全球化态度的分歧,促使特朗普政府在高技能移民问题上采取更为温和的政策。
与此同时,科技公司也开始利用传统的“利益输送”方式,为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提供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大选期间举动尤为引人注目,他不仅罕见地禁止旗下的《华盛顿邮报》在选战期间对特朗普作出任何官方表态[23],引发了该报内部的不满,甚至导致部分编辑和记者辞职,更在特朗普胜选后通过亚马逊平台以 4000万美元 的高价购买第一夫人的纪录片版权,意图借此表达对新政府的支持[24]。这一交易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因为亚马逊此前从未对类似纪录片投入如此高昂的费用,且纪录片的市场价值远低于成交价。
与此同时,Meta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调整了策略,他在选举期间悄然叫停了Facebook的“事实核查”项目,该项目在2020年曾对特朗普的言论进行严格审核,并在2024年初仍然维持了对选举虚假信息的严格打击。但在选举接近尾声时,Meta逐步弱化了对特朗普阵营社交内容的审查,甚至在选举结束后迅速恢复部分特朗普旗下媒体账号的正常运营权限。选举结果公布后,扎克伯格的团队加紧了与特朗普团队的接触,并在短时间内批准了多项有利于特朗普支持者社群的算法调整,使其更容易获得推荐和流量扶持,同时公开宣布停止事实核查[25]。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策略的核心目的是为了避免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科技公司施加更严格的监管,并换取在未来移民和反垄断政策方面的更大回旋空间。
马斯克等人则选择通过另一种方式向特朗普示好。他旗下的社交媒体平台X在选举后宣布与特朗普及其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支付巨额赔偿以解决特朗普团队此前针对平台封禁政策提出的法律诉讼[26]。同时,多家科技企业一起参与购买了第一夫人纪录片的赞助权,甚至以数千万美元购得鸣谢位,以确保公司高层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直接接触白宫的机会。此外,多家科技公司,包括蒂尔的甲骨文(Oracle)等,也纷纷向特朗普总统博物馆的建设捐款,并慷慨解囊,为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各项开支提供资金支持[27]。许多科技公司高管甚至亲自出席就职典礼,并在与特朗普的私人晚宴中站在核心位置,确保在新政府施政初期能获取最大化的政策红利[28]。
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成为观察科技公司如何融入新政府的重要窗口。2025年1月,尽管部分科技界人士因政治立场与特朗普保持距离,但仍有不少科技企业的高层在就职典礼上占据了显要位置。与2017年特朗普首次就任总统时科技界的冷漠态度不同,这次就职典礼上,来自硅谷的代表们站位靠前,其中包括苹果CEO蒂姆·库克、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亚马逊的高管团队,乃至TikTok的CEO周受资。此外,部分科技公司还积极参与新政府的就职庆典和政商交流活动,试图借助这一机会展现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并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些举动反映出,科技公司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背景下,正试图通过更务实的方式与共和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而H-1B签证改革则成为这一政治交易的重要筹码。
尽管共和党内部仍然存在反移民势力,尤其是民族主义和经济保护主义阵营,但科技行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改变部分共和党政客的立场。特朗普本人在2024年竞选期间便曾公开表示支持H-1B签证,称其为“伟大的项目”,并强调高技能移民对美国科技行业的重要性。这一表态表明,至少在合法移民政策方面,共和党的立场可能会出现一定松动。未来几年,科技公司能否成功推动H-1B改革,或将决定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成败,也将在共和党内部的政策制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对美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影响
而H-1B的改革,尤其是工资标准的提高,不仅会影响科技企业的用人策略,还将对美国高校的人文社科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H-1B签证的低工资门槛使得美国高校,尤其是文科和社科领域的院系,能够以相对较低的薪资雇佣外国学者,包括博士后研究员、讲师和助理教授。然而,一旦H-1B签证持有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这些岗位的雇佣成本将大幅上升,使得许多高校不得不缩减或完全取消对外籍学者的招聘。对于资金紧张的文科和社科院系而言,这一政策变化可能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以低成本引进国际人才,而外国学者也会因此失去进入美国学术体系的重要通道。
这一结果恰恰迎合了共和党长期以来对美国高校的不满。保守派一直批评美国大学,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被自由派精英主导,并将其视为“左翼思想堡垒”,指责高校在多元文化、身份政治和社会议题上的激进立场。特朗普及其盟友多次批评美国大学存在“政治正确泛滥”以及“对保守派言论的系统性压制”,并多次威胁削减联邦对高校的资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直接削减高校预算往往会遭遇法律和政治上的阻力,而通过H-1B改革提高高校的用人成本,则成为一种更为隐蔽但同样有效的打击手段。
一旦H-1B工资标准提高,受影响最严重的将是依赖外籍人才较多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例如哲学、历史、社会学、政治学和区域研究等领域。这些学科的市场薪资水平本就不高,许多博士毕业生在美国高校的起薪难以与科技、工程、商科等领域相比。如果H-1B的最低工资标准被大幅提高,许多高校将被迫减少外籍学者的招聘,甚至完全放弃在这些领域雇佣国际学者。而在科技、工程、数学等领域,由于市场薪资水平较高,H-1B薪资标准的提高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因此,H-1B改革可能会在无形中加剧高校内部的学科不平衡,使得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在移民政策上的优势更加突出,而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此外,共和党内部的强硬派甚至可能会进一步推动限制H-1B在学术领域的适用范围,以此作为削弱自由派主导的学术机构的一种方式。特朗普的盟友,如前白宫顾问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等人,长期主张对H-1B签证进行严格改革,并曾提出将该签证的适用范围限制在“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行业”,而这很可能意味着科技、工程和医疗行业能够继续受益,而高校,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职位,则将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变化的连锁反应不仅会影响美国高校自身,还可能改变全球学术人才的流动趋势。长期以来,美国大学被视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学术中心,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然而,如果H-1B政策的改革导致外国学者难以在美国找到学术职位,他们可能会选择转向其他国家,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拥有更友好移民政策的国家。这不仅会削弱美国高校在全球学术界的竞争力,也可能影响美国在知识生产和软实力建设方面的长期优势。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H-1B改革包装为“保护美国工人”的举措,但在实际执行层面,它所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出科技行业,甚至可能改变美国高校的人才结构。对于共和党而言,这一改革或许是一次“一箭双雕”的策略:既能向选民展示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又能在不直接干预学术自由的情况下,逐步削弱自由派学术机构的影响力。未来几年,这一政策的实施方式和具体影响,将成为衡量特朗普2.0时代移民政策走向的重要指标。
作为一位曾在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这些看似技术门槛不高的领域——大量雇佣H-1B签证持有者的破产商人,特朗普或许才是真正“最懂”H-1B的总统。他深谙这一签证计划的运作逻辑,既清楚企业如何利用它来降低成本,又明白如何在政治上操控这一议题以迎合选民情绪。正因如此,他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如何在打击滥用与满足科技行业需求之间游刃有余,精准掌控H-1B政策的方向,将其变成既服务商业利益、又能巩固政治资本的筹码。
美国H-1B签证等政策收紧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特朗普的H-1B改革和整体移民政策收紧可能带来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人才流动层面,还可能涉及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全球布局、资本流动以及中美关系的整体走向。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其移民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削弱其吸引力,使得一部分原本计划赴美深造或工作的高端人才选择留在中国,或将目光投向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政策更加稳定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领域,许多理工科毕业生通常依赖OPT和H-1B签证留美工作,如果这些签证变得更难获得,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接在国内就业,或考虑前往新加坡、德国等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中日益活跃的国家。此外,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能会借此机会加大力度吸引归国人才,尤其是那些曾在欧美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国际研究经验的学者。国家人才计划、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内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可能会使得更多高端人才回流,并带动国内前沿科技研究的进一步突破。
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发出将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对中国留学生和高技能移民采取了更为严厉政策的信号,这必将导致中美之间的学术和科技人才流动受到严重冲击。这一系列措施包括削减美国大学的联邦科研经费,特别是对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高敏感领域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持有F-1学生签证和H-1B工作签证的中国籍人员的审查,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众议院也已经公开提出封杀中国学生、限制中国学者进入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法案。这些政策将影响了中国学生在美的求学和就业路径,为中国自身的高端人才吸引战略和科技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美国学术界受此政策的影响极为显著。 长期以来,中国留学生一直是美国研究生院和博士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他们占据了美国多个顶级大学研究生院的相当比例。然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导致中国学生申请赴美留学的难度大幅增加,使得毕业生在美就业的可能性下降。传统上,许多中国理工科毕业生会通过OPT积累工作经验,然后由雇主担保H-1B签证,以实现长期留美工作,但如今这一路径正在被美国政府刻意阻断。此外,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国学生和学者的监控措施,甚至出现了直接拘捕、遣返部分留美中国博士生的案例,指控他们可能涉及“学术间谍”活动,这不仅打击了中国学生的赴美热情,也加剧了美国高校对外国学者的审查和排斥情绪。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美国高校,特别是依赖国际学生学费支撑的院校,正面临招生人数减少、科研资金短缺以及学术活力下降的风险,而其他国家则可能趁势吸纳这些流失的人才。
其次,H-1B政策的收紧与F-1政策的限制共同作用,加速了中国人才的回流。过去,美国的高校和企业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吸引了大批中国学者和技术精英赴美深造并最终留在美国就业。然而,特朗普政府不仅针对留学生设限,还进一步提高H-1B签证的工资标准,使得美国企业雇佣外国高技能劳工的成本大幅上升。传统上,许多博士毕业生通过H-1B进入科技行业工作,但如今,由于签证限制和雇佣成本上升,美国企业在雇佣外籍人才方面变得更加谨慎,导致许多中国高端人才不得不重新考虑回国或转向其他国家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科技公司近年来提供了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研究条件,相较于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科技生态正在成为对部分人才更具吸引力的选项。
再次,美国对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打压力度不断加大,也在全球学术界和企业界引发寒蝉效应。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籍科技人才的严格审查,越来越多在美国的华人学者和工程师感受到职场天花板的限制。许多原本已经获得H-1B的高技能人才,甚至是已经持有绿卡的华人科学家,都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职业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科技企业正在加紧布局,提供更优厚的条件吸引海外归国人才。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全球人才引进计划”,通过高薪、科研资源支持、创业孵化等方式,吸引那些因美国政策变化而失去稳定性的人才。此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也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海外华人学者,并给予更多研究经费和发展空间,提升国内科研竞争力。这使得中国的人才回流现象愈发明显,并可能导致全球科技人才格局的重塑。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美国的限制性政策不仅提供了吸引高端人才的机会,也加速了本土创新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通过国家安全框架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科技企业被迫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美国技术供应链的依赖。过去,中国科技公司在芯片、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高度依赖美国的供应链,而如今,由于H-1B签证难以获取,原本有意赴美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开始留在国内,反而助推了中国科技行业的本土创新。例如,在半导体领域,中国的华为海思、中芯国际正在加速人才招聘,以填补因美国制裁导致的技术空缺;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通过自主培养和吸引海外归国人才,不断缩小与美国科技巨头的差距。随着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对科技人才的支持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受益于全球人才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在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有机会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然而,挑战同样存在。 虽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使得中国有机会吸纳更多科技人才,但要想真正成为全球人才的首选目的地,中国在科研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自由、企业文化、国际合作便利性等方面仍需做出进一步优化。目前,一些外籍人才仍然对中国的职业发展环境持观望态度,担心本土企业管理模式的刚性、学术环境的封闭性、以及技术发展的政策壁垒。此外,美国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对中国企业的技术限制,包括禁止向中国企业出口先进芯片、算法、核心软件技术等,进而影响中国科技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既需要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又需要建立更加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生态,以应对未来可能持续加剧的中美科技竞争。对于中国来说,短期内可能受益于人才流入和市场机遇,但长期来看,如果中美科技合作受阻,全球创新网络被迫重组,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将面临如何构建自主可控技术生态的问题。而如果美国加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力度,限制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签证,美国企业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与中国科技公司的合作,导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运营环境更加复杂。
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学生和高技能移民的打压正在重塑全球人才流动格局。短期来看,美国可能会失去部分优秀的中国科技人才,而中国和其他国家则可能受益于这一变化,迎来新一轮人才回流和产业升级。然而,长期来看,中美科技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学术合作的受限,可能会对全球创新体系造成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如何把握机遇,优化科研与创新环境,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机制,将成为决定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能否进一步崛起的关键。
结语
一个表面看似有利的签证政策,竟然能够在美国社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种分歧影响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政策走向,并很可能在未来影响特朗普本人对H-1B的态度及具体施政方向,这充分证明移民政策的社会敏感性。我们在研究制定涉移民领域的政策举措时,必须对这种敏感性、复杂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研究制定移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需求、不同认识,以及这种分歧对政策制定可能带来的影响。
[1] Shamim, S. (2025, January 16). Bannon vs Musk: How Trump's U-turn on H-1B visas has split MAGA. Al Jazeera. https://www.aljazeera.com/economy/2025/1/16/bannon-vs-musk-how-trumps-u-turn-on-h-1b-visas-has-split-maga.
[2] ET Online. (2024, December 27). Trump aide Laura Loomer calls Indian immigrants 'third world invaders from India' amid H-1B visa debate, sparks outrage. The Economic Times.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global-trends/trump-aide-laura-loomer-calls-indian-immigrants-third-world-invaders-from-india-amid-h-1b-visa-debate-sparks-outrage/articleshow/116706008.cms
[3] U.S. Department of Labor. H-1B program. https://www.dol.gov/agencies/whd/immigration/h1b.
[4] Immigration History. Immigration Act of 1990. https://immigrationhistory.org/item/immigration-act-of-1990/.
[5] Anderson, S. (2024, November 20). The lasting legacy of the U.S. immigration bill raising H-1B visas. Forb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stuartanderson/2024/11/20/the-lasting-legacy-of-the-us-immigration-bill-raising-h-1b-visas/
[6] Boundless Immigration. How September 11 changed the U.S. immigration syste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oundless.com/research/how-9-11-changed-the-u-s-immigration-system/
[7]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n.d.).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s.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https://www.uscis.gov/working-in-the-united-states/h-1b-specialty-occupations.
[8]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H-1B electronic registration process.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https://www.uscis.gov/working-in-the-united-states/temporary-workers/h-1b-specialty-occupations/h-1b-electronic-registration-process.
[9] NNU Immigration. H-1B lottery: What are the chances of sele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nuimmigration.com/h1b-lottery/.
[10] D'Souza, D. (2019, June 27). The impact of Trump's H-1B visa crackdown in 5 charts. Investopedia. https://www.investopedia.com/news/impact-trumps-h1b-visa-crackdown-5-charts/.
[11] Anderson, S. (2024, April 14). More than 1 million Indians waiting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 visas. Forbes. https://www.forbes.com/sites/stuartanderson/2024/04/14/more-than-1-million-indians-waiting-for-high-skilled-immigrant-visas/.
[12] HT News Desk. (2025, February 18). TCS faces visa fraud allegations amid Trump-era scrutiny: Report. Hindustan Times.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india-news/tcs-faces-visa-fraud-allegations-amid-trump-era-scrutiny-report-101739847674941.html.
[13] Lam, B. (2015, June 18). America’s mixed feelings about immigrant labor: Disney-layoffs edition. The Atlantic. https://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5/06/disney-h1b-visas-immigration-layoffs/396149/.
[14] Los Angeles Times Editorial Board. (2015, February 17). H-1B visas: A program in need of reform. Los Angeles Times. https://www.latimes.com/opinion/editorials/la-ed-visas-tech-workers-h1b-20150217-story.html.
[15] Preston, J. (2015, June 3). Pink slips at Disney. But first, training foreign replacements.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15/06/04/us/last-task-after-layoff-at-disney-train-foreign-replacements.html.
[16]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n.d.). Combating fraud and abuse in the H-1B visa program.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https://www.uscis.gov/scams-fraud-and-misconduct/report-fraud/combating-fraud-and-abuse-in-the-h-1b-visa-program.
[17] Frej W. (2016, November 16). Steve Bannon suggests there are too many Asian CEOs in Silicon Valley. HuffPost.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steve-bannon-disgusted-asian-ceos-silicon-valley_n_582c5d19e4b0e39c1fa71e48.
[18] Prokop, A. (2017, January 29). Steve Bannon's longtime suspicion of successful immigrants is .... Vox. https://www.vox.com/2017/1/29/14429984/trump-immigration-order-steve-bannon.
[19] Levine, J. (2024, December 28). Donald Trump backs H-1B visa program supported by Elon Musk. New York Post. https://nypost.com/2024/12/28/us-news/donald-trump-backs-h-1b-visa-program-supported-by-elon-musk/.
[20] O'Brien, S. A. (2018, February 23). Trump administration cracks down on H-1B visa abuse. CNN Business. https://money.cnn.com/2018/02/23/technology/h1b-visa-abuse/.
[21]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 July 17). US business groups sue Trump administration over H-1B, other work visa restrictions. https://www.scmp.com/news/world/united-states-canada/article/3094171/us-business-groups-sue-trump-administration-over-h1.
[22] France24. (2025, January 27). With Trump win, Silicon Valley's right flank takes on Washington.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50127-with-trump-win-silicon-valley-s-right-flank-takes-on-washington.
[23] NPR. (2024, October 28). Over 200,000 subscribers flee ‘Washington Post’ after Bezos blocks Harris endorsement. NPR. https://www.npr.org/2024/10/28/nx-s1-5168416/washington-post-bezos-endorsement-president-cancellations-resignations.
[24] Sullivan, M. (2025, January 10). Melania's $40m Amazon deal: another sign Bezos is capitulating to Trump.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5/jan/10/melania-trump-amazon-documentary.
[25] Ortutay, B. (2025, January 7). Meta eliminates fact-checking in latest bow to Trump. AP News. https://apnews.com/article/meta-facts-trump-musk-community-notes-413b8495939a058ff2d25fd23f2e0f43.
[26] Bajwa, A. (2025, February 12). Musk's X agrees to pay about $10 million to settle Trump lawsuit, WSJ reports. Reuters. https://www.reuters.com/legal/musks-x-agrees-pay-about-10-million-settle-trump-lawsuit-wsj-reports-2025-02-12/.
[27] Collinson, S. (2025, January 9). Trump's inaugural committee has already raised a record $170 million. CNN. https://edition.cnn.com/2025/01/09/politics/trump-inaugural-committee-raised-170-million/index.html.
[28] BBC News. (2025, January 20). Tech leaders attend Trump's inauguration amid H-1B visa policy debates.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gpqeq82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