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带如何主导战后美国
大家好,我是 Talich。
最近我们在《看理想》做的一期节目里聊到摇摆州,提到摇摆州大多处于城市化和后工业化的平衡中。比如在宾州,有大片的农村,有后工业化复兴中的城市匹兹堡,也有保持稳中有进的费城,因此就处在一个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拉锯中。而如果没有大城市,那在农村现在全面倒向共和党的时代,这个地区就会迅速脱离开摇摆州。比如俄亥俄,几大城市都在衰败中,只有 Columbus 地区还在发展,其也就在后工业时代快速倒向共和党。反过来,在南方的阳光带,有着蓬勃发展的大城市的几个州就从红州向紫州、摇摆州发展。比如亚利桑那,基本上六成的人口增长都来自凤凰城地区,也就快速成为摇摆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前碰巧我读过一本书,叫 Sunbelt Capitalism: Phoenix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作者是 Elizabeth Tandy Shermer,就是以凤凰城为例,讲这些南方新兴城市的发展和背后的政治逻辑。其实这本书我没读完,读了一半书丢了就没再读下去,但是不妨碍我当一次人工 GPT 给总结一下看到的部分。
凤凰城经济的大发展,最开始的动力,应该是来自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为了把美国从大萧条中拉出来,在美国南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帮助南方实现工业化。这就包括在 1933 年开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1935 成立的 Rural Electrification Administration,开始在南方建设电网,为南方郊区通电,帮助南方进行经济开发,开展洪涝灾害控制等工作。这些政府主持的经济活动,让南方数百年的农耕经济终于开始向工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背后的逻辑,是自由派认为,通过在南方实现工业化,能让南方像北方一样,实现民主、促进工会,从而提升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