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美国第45任总统

特朗普为什么在打加拿大、格陵兰和巴拿马运河的主意

外交

特朗普为什么在打加拿大、格陵兰和巴拿马运河的主意

最近特朗普的一系列的言论表明,对于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 51 州、从丹麦手中购买格陵兰,以及重新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主张,可能并非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开玩笑。这让外界必须要严肃地审视特朗普这些政策立场的背后意识形态和战略意义逻辑究竟是什么,美国是否又真的有可能在未来实现这三件帝国主义色彩浓厚的战略目标。 吞并加拿大、购买格陵兰、收复巴拿马运河这三件事固然都是属于 21 世纪基本绝迹(除了 2022 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外),而是具有浓厚 19 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色彩的政治主张,但除此之外,这三项提议背后对当下美国的战略意义却各不相同。 吞并加拿大:能源与北极航道的诱惑 加拿大传统上是美国的亲密政治盟友,与美国互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它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始成员,也活跃于七国集团和五眼联盟等美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在政治上,加拿大虽保留英国国王为国家元首,但在一战后即逐渐脱离英国并走向独立,1982 年立宪后与前殖民宗主的宪法关联已完全切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 加拿大地理面积达 998 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国家,国土横跨北极圈,拥有

By 美轮美换
2月12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2月12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经济 * 美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3%,均高于市场预期的0.3%和2.9%。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3%,也超过预期的0.3%和3.1%。具体数据显示,住房成本仍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当月上涨0.4%,占总涨幅的约30%。食品价格上涨0.4%,其中鸡蛋价格因禽流感导致农户不得不销毁数百万只鸡而大涨15.2%,创2015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能源价格上涨1.1%,汽油价格上涨1.8%。二手车价格上涨2.2%,汽车保险费上涨2%,同比涨幅达11.8%。这份报告发布后,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要到9月份才会开始降息。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称:「拜登的通胀上升了!」(CNBC) *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利维特周三表示,特朗普可能将在周四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之前宣布对等关税计划。这项政策的核心是对所有向美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实施同等水平的报复性关税。(CNBC) * 据Penta-CivicScience经济信心指数(ESI)

By 美轮美换
2月11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2月11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大家好,在这个美政新闻爆炸的时代,相信大家也注意到我们会员通讯中的《帮你补课 ICYMI》板块内容越来越丰富。有读者反馈说这个环节有些喧宾夺主,因此我们决定将其独立成一个新的栏目,计划(尽可能)在每个工作日为大家带来当日新闻要闻梳理。 为了避免频繁发送邮件对大家造成困扰,并影响身心健康,这个栏目将作为一份独立的简报发送。除非您主动订阅,否则未来将不会继续收到这类邮件。(这不会影响你继续收到《美轮美换》的会员通讯。) 如果您希望继续获取这份新闻速递,请登录美轮美换网站,在「账户」中更改电子邮件列表偏好设置,选择订阅《美国政治新闻速递》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免费会员也可以订阅此邮件,但仅可以看到部分内容,完整内容仅向付费会员开放。 成为付费会员 如果你希望阅读往期栏目,请可以前往这一链接。 * 马斯克周二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争议的讲话,他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联邦官僚体系提出严厉指控。作为特朗普政府新设立的「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声称部分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收受「回扣」,还称一些官僚「莫名积累了数千万美元净资产」。虽然马斯克声称要「最大限度地保持透明」,但实际上

By 美轮美换
2月10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2月10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政府高层正公开挑战美国司法权威,引发宪政危机担忧。据报道,特朗普政府不仅违反了多项联邦法规,更严重的是,其多位高级顾问公开质疑总统是否需要受到法院裁决的约束。具体表现包括:罗德岛一位联邦法官发现政府违反了其此前解冻联邦援助的命令;在华盛顿特区,联邦雇员报告政府未能恢复被停职的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工作人员;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媒体上声称「法官无权控制行政部门的合法权力」;马斯克在其政府效率团队被法官限制访问财政部支付系统后,公开指责该法官「腐败」并呼吁弹劾。(CNN) * 哈马斯周一宣布无限期推迟原定于本周末进行的释放以色列人质计划,指责以色列政府违反停火协议。这一决定威胁到上月达成的为期六周的停火协议和实现永久结束战争的前景。特朗普随后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哈马斯不在周六中午12点前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停火协议应该取消,「一切都会失控」。当被问及是否意味着以色列的报复时,特朗普表示:「等着看吧,哈马斯会明白我的意思。」(New York Times) * 特朗普周一表示,如果约旦和埃及拒绝接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他可能会切断对这两个关键盟友的援助。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

By 美轮美换
新闻实验室 × 美轮美换会员活动:Trump 第二任期 N 把火

社群活动

新闻实验室 × 美轮美换会员活动:Trump 第二任期 N 把火

大家好,我们的友台《新闻实验室》将在北京时间 2 月 16 日(周日)13:00-14:00(美东时间 2 月 16 日 00:00-01:00,美西时间 2 月 15 日 21:00-22:00)举行一次会员沙龙,每次围绕一个议题进行讨论,或者由主理人方可成回答大家的提问。 2025 年 2 月的线上沙龙,将聚焦美国政治这个很难绕开的话题。Trump 第二任期开启半个多月来,已经在美国国内和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剧烈的震动。他和马斯克等盟友,究竟是根除了美国政治的积弊,还是开启了一场类似「文革」的行动?他们深度发掘了体制内部的腐败,还是树立起唯我独尊的权威?美国的民主制度对于这样一位总统能形成怎样的制约?美国的媒体又能有怎样的表现,或者将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Talich

By 美轮美换
我们都被困在 X 里

科技

我们都被困在 X 里

大家好,我是小华。 我之前在某期节目里提到过,我把 Twitter/X 从手机上卸载了,当时还被评论中的人喷了,我当时话讲了一半,我在电脑上刷 Twitter/X 的时间依然很长。现在,到了特朗普 2.0 时代,X 自然又装了回来。(当然,对于任何 doomscrolling 之后陷入抑郁但又不想错过新闻的朋友,把它从手机上卸载但继续在电脑上刷是个折中的办法了——至少你不用每天在上面花 8 个小时。) 我相信经历过这种「删了又装,装了又删」的循环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人。X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马斯克收购后,几乎做尽了毁掉一个社交平台所需的一切:解雇大量员工、疏远广告主、随意更改品牌名称、将平台变成个人政治工具、平台稳定性持续恶化。用户确实大量流失,但到了2025年,X依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平台。 我之前的文章显然是格局小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从账面上来看,X

By 美轮美换
关税来了,又走了?

贸易战

关税来了,又走了?

大家好,我是 Talich。 这稿子改了三遍了。主要是事态变得太快了。所以有时候不是不写,是没法写。 先闪回一下。 2019 年 5 月 30 号,特朗普宣布从 6 月 10 日起,对所有来自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加征 5% 关税,并计划逐月递增,最高将达到 25%。 墨西哥政府抗议,认为关税将损害两国经济,影响《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的推进。但是墨西哥政府同意谈判,并迅速派出外长 Marcelo Ebrard 率团前往华盛顿,与美方展开紧急磋商。到 6 月 7 日, 美墨达成协议,美国暂停加征关税。作为交换,墨西哥承诺加强边境管控,包括在墨西哥南部边境部署国民警卫队控制非法移民;同意接收更多在美寻求庇护但等待审批的中美洲移民。 第二天,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

By Talich, 美轮美换
欢迎来到科技寡头时代

科技

欢迎来到科技寡头时代

在最近的一期播客中,我们提到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就职典礼上的象征性一幕: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马克·扎克伯格和其他各大科技巨头创始人和高管齐聚国会山,坐在特朗普家族身后的贵宾席上,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内阁成员只能退居后排,而各州州长甚至连核心会场都进不去,只能屈尊在位于国会大厦游客中心解放大厅的备用房间(overflow room)中观看这场盛典。 八年前,这些人大多数还都是「抵抗势力」(the resistance)的成员。 2016年特朗普胜选前,贝佐斯还在担忧特朗普的行为在「正一点点地侵蚀我们的民主根基」。特朗普就任后不久,《华盛顿邮报》在贝佐斯本人的批准下将自己的口号改成了「民主死于黑暗」(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华盛顿邮报》对特朗普的监督报道被特朗普当成了自己和贝佐斯的私人恩怨。2019年,美国国防部价值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JEDI)被出人意料地授予了微软而非亚马逊,亚马逊为此提起诉讼,声称特朗普总统与贝佐斯的个人恩怨左右了竞标结果。 2017年特朗普就职之后不久,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抨击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我的曾祖父母来自德国、奥

By 美轮美换
新国会拉开帷幕,正式进入特朗普第二时代的共和党施政将如何展开?

国会

新国会拉开帷幕,正式进入特朗普第二时代的共和党施政将如何展开?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动荡起伏充满意外的2024年美国政局,终究以特朗普横扫七大摇摆州,带领共和党控制国会两院,成为历史上第二位二进宫的美国总统宣告结束。 进入到2025年,新一届国会在1月3日正式就职,先是参议院一方完成权力交接(共和党取代民主党成为新的多数党),然后则是众议院经过一番波折后,让议长约翰逊有惊无险的连任第119届国会的议长。随后,参众两院在1月6日的联席会议清点选举人票,认证了特朗普当选第47任总统的既定事实。 不同上一届处于府院分治状态,号称历史上最低效的国会,本届国会参众两院均被共和党控制,再加上特朗普重返白宫执掌行政权,共和党在未来两年将保持行政立法两权在手,全面执政的状态。尽管共和党在两院的席位优势均不明显,国会共和党人的内部政治生态又以分裂无序而著名,但往往十年才有一次的府院一致政局,让共和党既有抓住机会推动特朗普的一揽子国内政策计划的动力,同时也具备实现这些保守派政策要点的政策工具——预算协调程序(budgetreconciliation)。 当然,动力和能力是具备了,能不能实现,或者说能以多大程度兑现特朗普的这些政策愿景,未知数还有很多。其中最大的

By 美轮美换
来自竞选团队的 2024 大选复盘

2024美国大选

来自竞选团队的 2024 大选复盘

前几天,在哈佛大学,举行了四年一次的竞选经理人大会,主题当然是讨论今年的大选。虽然说讨论会的影音在我写这篇通讯时还没有放到网上,但是媒体已经对讨论会做了不少报导,比如 NYT、Time、Rolling Stones 等。 不过呢,这个讨论会里有一个环节是对公众开放的,也可以在网上看到。我就看了一下,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就把里面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还有媒体里提到的,稍微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里面具体谁说了什么很多都记不太清楚了,也请大家包涵。 特朗普团队的纪律性 让哈里斯团队最感意外的,是特朗普团队的纪律,看过特朗普的前两次竞选后:「这个团队是围绕候选人最为严谨和有纪律性的团队之一」。 其实呢,我觉得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特朗普本人的纪律。从特朗普参选,到至少是哈里斯参选,在超过一年半的时候里,特朗普都保持了相当的自控。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 Susie Wiles。 当然我们从 Tim Alberta 的报导中知道,在拜登退选,哈里斯参选,势头一时逆转后,特朗普一度失去了这种自控。他找回了两个老部下,就是 Kellyanne Conway 和

By Talich, 美轮美换
共和党为什么是个大帐篷的党了

共和党

共和党为什么是个大帐篷的党了

在今年大选中,一个常听到的说法是共和党现在是一个大帐篷的党了。就是特朗普扩大了共和党的吸引力,吸来了很多新选民支持共和党,至少是支持特朗普吧。所以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共和党是个大帐篷的党了,那这个大帐篷体现在哪里呢? 常见的分析角度喜欢从选民构成上来讨论,比如强调这次大选中,很多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转向支持特朗普,尤其是西裔。 这里,我想借一份民调,从政策立场的角度来分析共和党的帐篷是怎么变大的。 这份民调呢,是今年五月,亲共和党的民调机构,Echelon Insights 和 Baron Public Affairs 合作的,一共抽样采访了全国 1,500 名选民。另外,为了提高对共和党选民的理解,又额外针对共和党选民进行了额外的抽样采访,凑到了 1,200 名共和党选民。 这份研究有意思的地方,是它不满足于常见的经济/社会二象限的选民划分,也就是经济上的左/右和社会议题上的自由/保守,而是又加了一个建制/反建制的取向。 在上图里,很有意思的是所谓的自由意志主义者(libertarian)的人数非常少了,只有

By Talich, 美轮美换
Pew 的新闻网红报告

媒体

Pew 的新闻网红报告

在最近一期播客里,我们讨论了这次大选到底是网红大选,还是播客大选。其实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简单的是否问题。正好 Pew 刚刚发布了报告《America’s News Influencers》,里面研究者发现,其实有 1/3 的网红,同时也开播客: 除了播客,还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会通过邮件列表发送自己的 newsletter。所以网红和其他新媒体内容制作者并不冲突。他们都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冲浪者。 Pew 的这个研究很有意思,因为它研究的,是新闻网红(News Influencer)。这个研究里说的网红,是指在五大社交媒体,就是 Facebook, Instagram, TikTok, X/Twitter 或 YouTube 上有至少十万名关注者的人。研究者从中抽选出了 500 人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也正好是我们这期播客的主题。但是它是在我们录制播客后才推出的,所以我们没法在播客里介绍这个报告的内容,就只好在这期通讯中给大家找一些我觉得报告中有意思的发现。

By Talich, 美轮美换
优化70%政府雇员,砍掉2万亿支出?马斯克得先翻过这三座大山

马斯克

优化70%政府雇员,砍掉2万亿支出?马斯克得先翻过这三座大山

美国时间11月12日,刚刚当选美国总统,正在组织内阁班底的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声,证实了此前他承诺将由世界首富马斯克领衔的“政府效率部”将正式“挂牌”,由马斯克和另一位特朗普的富豪支持者,曾参加2024共和党总统初选的拉马斯瓦米两人共同领导这一旨在全面改革美国政府支出和公务员体系的新“部门”。特朗普团队成立专门的“政府效率部”来清理官僚体系和优化美国政府结构的想法,受到阿根廷总统米莱去年上任后成立政府改革部并大规模削减政府部门和员工数量的做法启发。马斯克在X平台上公然发言呼吁美国也要通过类似的做法来进行政府体制革新,进而消除阻挠进程的“深层政府”并控制联邦政府的开支水平。与此同时,发明了 “政府效率部”(DOGE)这个概念的马斯克,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DOGE打头的政府概念部门,恐怕也和他一直鼎力支持缩写同名的虚拟货币“狗币”离不开关系。   特朗普和马斯克为什么要设立“政府效率部”? 不管起源和背后原因如何,马斯克领导“政府效率部”在特朗普当选之后已经成了既定的政治现实,也变相凸显了马斯克这次选举中公开大力为特朗普站台助选的豪赌成功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虽然“政府效率部”名字听

By 美轮美换

2024美国大选

关于 2024 大选的一点补充观察

大选结束,关于大选的分析,王浩岚已经写了说了很多了。根据现有看到的结果,在这里补充一点点。 这次民主党输掉大选,肯定是因为出票少了。当然特朗普得票增加,是他拿到了新支持者,也催出了更多的选民。 在绝大部分州,投票率都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比较多的大多是蓝州。这当然也说明了民主党选民的投票积极性在此次大选中比较低。这也符合传统上对于竞选的理解,就是本党选民很少跳转支持对方的总统候选人,他们最多选择放弃投票。 经济、移民和犯罪应该是大选大环境的主要因素。 在大选前密歇根大学的 Survey of Consumers 给出的民调中,独立选民非常悲观,其中,「你的财务状况比一年前是好还是差」,只有 23% 的独立选民认为变好了,这个数据是整个图中,也就是九年来最低的(图中第二排的紫线): 投票率虽然降低,但是也有七个州的投票率相比 2020 年有所上升,这七个州并不正好是七个摇摆州,不过也有四个是摇摆州:按投票率从高到底,是威斯康星、密歇根、宾西法尼亚和佐治亚。蓝墙三州的投票率都有所升高,虽然升高不多,也反映了催票的力度。 大选后两天 Dave Wasserman 曾经发推表示,

By Talich,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