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vs. 纽约时报

“抵抗势力”(The Resistance)在特朗普时代对于主流媒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解,不过是一厢情愿

拜登 vs. 纽约时报
起源于网络上拜登支持者,被拜登团队官方接受的 Dark Brandon 表情包

大家好,我是小华。

在大部分人眼里,在政治光谱上,《纽约时报》无疑是一份偏向民主党和自由派的媒体,但民主党拜登政府最近却对《纽约时报》相当不满。

上个月末,POLITICO 发布了的四千字长文,详细描述了拜登政府和《纽约时报》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拜登政府认为《纽约时报》对自己的报道偏颇,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强行找平衡,而且在拜登的年龄等负面问题上进行连篇累牍地报道。

而《纽约时报》一方则认为,拜登的团队对以传统媒体采取了回避的策略,没有接受包括自己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的一对一专访。同时,《纽约时报》一方还认为拜登的团队在试图要求媒体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选边站。

文章中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双方矛盾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2023年3月一篇关于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人选撤回提名的报道。当时的值班记者没有遵循白宫报道的惯例,对白宫的评论进行匿名处理。这个"无心之失"因为各种沟通障碍逐渐升级,白宫最终决定"惩罚"《纽约时报》,将其记者的邮箱从例行吹风的邮件列表中的最高一级列表中删除,直到11个月之后才恢复。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X/Twitter 上有一个名为 NYT Pitchbot 的账号,这是一个讽刺账号,专门撰写虚拟的《纽约时报》或是其它主流媒体的标题,嘲讽主流媒体的荒谬叙事方法(这个 Pitchbot 背后的运营者原创的需求越来越小了,因为主流媒体们自己提供的素材越来越多了)。很显然,这个账号也成了白宫团队的最爱,几乎整个白宫的新闻通讯团队都关注了这个账号,而且白宫副新闻秘书还和账号背后的运营者建立了直接联系,为对方分享潜在的素材。

文章中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引用了纽约时报内部的信源,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纽约时报》的出版人 A.G. Sulzberger,暗示双方的矛盾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私人恩怨。报道中称 Sulzberger 认为拜登只有接受《纽约时报》这样的大报的专访,才能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担任总统,还有一位匿名的《纽约时报》记者称,很多对拜登的负面报道是因为有 Sulzberger 本人暗中鼓励,暗示这是对拜登不接受纽约时报专访的报复。

当然《纽约时报》对于这篇报道中的指责进行了坚决否认。

《纽约时报》的白宫首席记者 Peter Baker 和去年从 Axios 跳槽到《纽约时报》的 Jonathan Swan 都跳出来公开为 Sulzberger 作证表示他绝不会公报私仇。

在报道发出的当天,《纽约时报》就发布了一篇措辞相当严厉的声明

对于任何了解新闻自由在民主社会中作用的人来说,拜登总统在任期内如此积极有效地避免回答独立记者的问题,应该令人不安。总统占据着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职位,而新闻媒体在提供洞察他的想法和世界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公众能够评估他的执政表现并让他对此负责。
与几乎所有的前任相比,拜登总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与独立记者的一对一采访要少得多。确实,《纽约时报》一直在寻求与拜登进行公开采访,就像该报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对所有总统所做的那样。如果总统因为不喜欢我们的独立报道而选择不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那是他的权利,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继续全面、公正地报道他。
然而,在与副总统哈里斯和其他政府官员的会面中,《纽约时报》的出版人更关注一个更高的原则:系统性地回避主要新闻机构的采访和提问,不仅破坏了一个重要的规范,也为未来的总统提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使他们能够避免受到审查和问责。这就是为什么 Sulzberger 先生一再敦促白宫让总统接受《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CNN和其他主要独立新闻机构的采访,这些机构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了解政府的渠道。

可以看出,这篇报道的措辞之严厉可谓罕见,“令人不安”、“打破常规”、“开启了危险先例”,这些用词,能看出《纽约时报》的管理层(极有可能是 Sulzberger 本人)对于这篇报道以及白宫一方的指责感到相当地失望甚至是愤怒。

对这件事究竟怎么看基本就是罗夏墨迹测试,完全取决于你所站的立场。

站在拜登支持者的角度,《纽约时报》的回应足可以显示出其傲慢和特权感。站在媒体的角度,他们的声明中引用的事实也没错,拜登的确是在回避媒体。(拜登接受媒体采访次数远远低于之前几任总统公认的。)

但大部分每天不会花几个小时刷政治新闻的人大概都会一头雾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堂堂白宫跟堂堂《纽约时报》怎么跟小学生打架似的?

我在《端传媒》的播客节目《端闻》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些盘点。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并订阅《端闻》


欢迎你成为端传媒的订阅会员,支持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道和多元声音:https://bit.ly/3QDXSy3 【使用此链接可「尊享八折」,一次解锁端传媒、华尔街日报、当今大马会籍】


Read more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阁与核心团队完整名单:已宣布及潜在人选持续更新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阁与核心团队完整名单:已宣布及潜在人选持续更新

在接下来的数月中,特朗普将会陆续公布其内阁成员和核心团队名单,我们会在本文中持续更新。考虑共和党获得参议院控制权,特朗普新一届提名的内阁成员大部分很可能会获得确认,但部分争议人物是否能获得确认依然存疑。 已提名内阁与核心团队成员(需参议院确认) 国务卿:马克·卢比奥(Marco Rubio) 国务卿是内阁最重要的职位之一,也将体现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经历表明,国务卿必须既能获得总统的信任,又要具备管理美国外交政策的能力。他的首任国务卿蒂勒森因关系不睦而被解职,继任的蓬佩奥则成为核心幕僚,但目前特朗普已经宣布蓬佩奥将不会成为新一届内阁人选。 卢比奥作为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他的政治轨迹颇具戏剧性:从特朗普的竞选对手转变为支持者。在外交政策上,他以对古巴、伊朗、中国的强硬立场著称。卢比奥展现出了在坚持强硬立场的同时寻求两党合作的能力——他曾与民主党议员合作推动立法,限制总统退出北约的权力。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他试图在支持乌克兰的同时不完全背离特朗普关于基辅需要与莫斯科谈判结束战争的立场。 如果获得提名,卢比奥在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确认过程中可

By 美轮美换

关于 2024 大选的一点补充观察

大选结束,关于大选的分析,王浩岚已经写了说了很多了。根据现有看到的结果,在这里补充一点点。 这次民主党输掉大选,肯定是因为出票少了。当然特朗普得票增加,是他拿到了新支持者,也催出了更多的选民。 在绝大部分州,投票率都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比较多的大多是蓝州。这当然也说明了民主党选民的投票积极性在此次大选中比较低。这也符合传统上对于竞选的理解,就是本党选民很少跳转支持对方的总统候选人,他们最多选择放弃投票。 经济、移民和犯罪应该是大选大环境的主要因素。 在大选前密歇根大学的 Survey of Consumers 给出的民调中,独立选民非常悲观,其中,「你的财务状况比一年前是好还是差」,只有 23% 的独立选民认为变好了,这个数据是整个图中,也就是九年来最低的(图中第二排的紫线): 投票率虽然降低,但是也有七个州的投票率相比 2020 年有所上升,这七个州并不正好是七个摇摆州,不过也有四个是摇摆州:按投票率从高到底,是威斯康星、密歇根、宾西法尼亚和佐治亚。蓝墙三州的投票率都有所升高,虽然升高不多,也反映了催票的力度。 大选后两天 Dave Wasserman 曾经发推表示,

By Talich,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