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vs. 纽约时报

“抵抗势力”(The Resistance)在特朗普时代对于主流媒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解,不过是一厢情愿

拜登 vs. 纽约时报
起源于网络上拜登支持者,被拜登团队官方接受的 Dark Brandon 表情包

大家好,我是小华。

在大部分人眼里,在政治光谱上,《纽约时报》无疑是一份偏向民主党和自由派的媒体,但民主党拜登政府最近却对《纽约时报》相当不满。

上个月末,POLITICO 发布了的四千字长文,详细描述了拜登政府和《纽约时报》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拜登政府认为《纽约时报》对自己的报道偏颇,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强行找平衡,而且在拜登的年龄等负面问题上进行连篇累牍地报道。

而《纽约时报》一方则认为,拜登的团队对以传统媒体采取了回避的策略,没有接受包括自己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的一对一专访。同时,《纽约时报》一方还认为拜登的团队在试图要求媒体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选边站。

文章中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双方矛盾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2023年3月一篇关于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人选撤回提名的报道。当时的值班记者没有遵循白宫报道的惯例,对白宫的评论进行匿名处理。这个"无心之失"因为各种沟通障碍逐渐升级,白宫最终决定"惩罚"《纽约时报》,将其记者的邮箱从例行吹风的邮件列表中的最高一级列表中删除,直到11个月之后才恢复。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X/Twitter 上有一个名为 NYT Pitchbot 的账号,这是一个讽刺账号,专门撰写虚拟的《纽约时报》或是其它主流媒体的标题,嘲讽主流媒体的荒谬叙事方法(这个 Pitchbot 背后的运营者原创的需求越来越小了,因为主流媒体们自己提供的素材越来越多了)。很显然,这个账号也成了白宫团队的最爱,几乎整个白宫的新闻通讯团队都关注了这个账号,而且白宫副新闻秘书还和账号背后的运营者建立了直接联系,为对方分享潜在的素材。

文章中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引用了纽约时报内部的信源,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纽约时报》的出版人 A.G. Sulzberger,暗示双方的矛盾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私人恩怨。报道中称 Sulzberger 认为拜登只有接受《纽约时报》这样的大报的专访,才能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担任总统,还有一位匿名的《纽约时报》记者称,很多对拜登的负面报道是因为有 Sulzberger 本人暗中鼓励,暗示这是对拜登不接受纽约时报专访的报复。

当然《纽约时报》对于这篇报道中的指责进行了坚决否认。

《纽约时报》的白宫首席记者 Peter Baker 和去年从 Axios 跳槽到《纽约时报》的 Jonathan Swan 都跳出来公开为 Sulzberger 作证表示他绝不会公报私仇。

在报道发出的当天,《纽约时报》就发布了一篇措辞相当严厉的声明

对于任何了解新闻自由在民主社会中作用的人来说,拜登总统在任期内如此积极有效地避免回答独立记者的问题,应该令人不安。总统占据着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职位,而新闻媒体在提供洞察他的想法和世界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公众能够评估他的执政表现并让他对此负责。
与几乎所有的前任相比,拜登总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与独立记者的一对一采访要少得多。确实,《纽约时报》一直在寻求与拜登进行公开采访,就像该报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对所有总统所做的那样。如果总统因为不喜欢我们的独立报道而选择不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那是他的权利,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继续全面、公正地报道他。
然而,在与副总统哈里斯和其他政府官员的会面中,《纽约时报》的出版人更关注一个更高的原则:系统性地回避主要新闻机构的采访和提问,不仅破坏了一个重要的规范,也为未来的总统提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使他们能够避免受到审查和问责。这就是为什么 Sulzberger 先生一再敦促白宫让总统接受《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CNN和其他主要独立新闻机构的采访,这些机构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了解政府的渠道。

可以看出,这篇报道的措辞之严厉可谓罕见,“令人不安”、“打破常规”、“开启了危险先例”,这些用词,能看出《纽约时报》的管理层(极有可能是 Sulzberger 本人)对于这篇报道以及白宫一方的指责感到相当地失望甚至是愤怒。

对这件事究竟怎么看基本就是罗夏墨迹测试,完全取决于你所站的立场。

站在拜登支持者的角度,《纽约时报》的回应足可以显示出其傲慢和特权感。站在媒体的角度,他们的声明中引用的事实也没错,拜登的确是在回避媒体。(拜登接受媒体采访次数远远低于之前几任总统公认的。)

但大部分每天不会花几个小时刷政治新闻的人大概都会一头雾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堂堂白宫跟堂堂《纽约时报》怎么跟小学生打架似的?

我在《端传媒》的播客节目《端闻》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些盘点。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并订阅《端闻》


欢迎你成为端传媒的订阅会员,支持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道和多元声音:https://bit.ly/3QDXSy3 【使用此链接可「尊享八折」,一次解锁端传媒、华尔街日报、当今大马会籍】


Read more

4月9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90天, 对华关税提高至125%

4月9日美国政治新闻速递 | 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90天, 对华关税提高至125%

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至125%,对其他国家「对等关税」暂停90天 在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9日,特朗普总统通过Truth Social宣布对其引发市场动荡的全球关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对除中国外的多数国家暂停新关税90天(期间税率降至10%),同时将对华关税骤升至125%。特朗普在声明中将矛头指向中国,并称超过75国已寻求谈判。这一政策急转弯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美股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科技股强劲反弹,此前紧张的美债市场也在十年期国债拍卖获强劲认购后趋于稳定。 此次政策逆转的关键驱动因素是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特别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快速飙升引发了对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切担忧。关税生效后,市场暴跌,数万亿美元市值蒸发。财政部长贝森特等人曾向特朗普预警风险,并在周日空军一号上建议聚焦谈判。周三上午,特朗普与经济顾问在椭圆形办公室重点讨论了国债收益率飙升的风险,凭借其房地产背景,特朗普深知这对金融系统的潜在冲击。最终,对关税赌博可能引发一场完全由他个人负责的危机的恐惧,促使他做出让步,顾问们私下也承认债券市场是真正的「功臣」。 尽管内部早有声音(如贝森特、万斯等人)

By 美轮美换

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至125%,对其他国家「对等关税」暂停90天

2025年4月9日美国东部时间1点18分,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发布推文,突然宣布对全球加征关税的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新关税90天,对中国的关税提升至125%。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说: 基于中国对全球市场毫无尊重的态度,我特此宣布,立即将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提高至125%。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明白,继续榨取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行为既不可持续,也绝对不能被接受。同时,鉴于已有超过75个国家的代表——包括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处的官员——前来就贸易、贸易壁垒、关税、货币操纵和非货币关税等议题展开磋商,而且这些国家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均未以任何形式对美国进行报复,我已授权对这些国家实行90天的暂停措施,并在此期间将互惠关税大幅下调至10%,该措施亦立即生效。感谢大家对此事的关注!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Based on the lack of respect that China has shown to the World’s Markets, I am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