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vs. 纽约时报

“抵抗势力”(The Resistance)在特朗普时代对于主流媒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理解,不过是一厢情愿

拜登 vs. 纽约时报
起源于网络上拜登支持者,被拜登团队官方接受的 Dark Brandon 表情包

大家好,我是小华。

在大部分人眼里,在政治光谱上,《纽约时报》无疑是一份偏向民主党和自由派的媒体,但民主党拜登政府最近却对《纽约时报》相当不满。

上个月末,POLITICO 发布了的四千字长文,详细描述了拜登政府和《纽约时报》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拜登政府认为《纽约时报》对自己的报道偏颇,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强行找平衡,而且在拜登的年龄等负面问题上进行连篇累牍地报道。

而《纽约时报》一方则认为,拜登的团队对以传统媒体采取了回避的策略,没有接受包括自己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的一对一专访。同时,《纽约时报》一方还认为拜登的团队在试图要求媒体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选边站。

文章中有不少“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双方矛盾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2023年3月一篇关于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人选撤回提名的报道。当时的值班记者没有遵循白宫报道的惯例,对白宫的评论进行匿名处理。这个"无心之失"因为各种沟通障碍逐渐升级,白宫最终决定"惩罚"《纽约时报》,将其记者的邮箱从例行吹风的邮件列表中的最高一级列表中删除,直到11个月之后才恢复。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X/Twitter 上有一个名为 NYT Pitchbot 的账号,这是一个讽刺账号,专门撰写虚拟的《纽约时报》或是其它主流媒体的标题,嘲讽主流媒体的荒谬叙事方法(这个 Pitchbot 背后的运营者原创的需求越来越小了,因为主流媒体们自己提供的素材越来越多了)。很显然,这个账号也成了白宫团队的最爱,几乎整个白宫的新闻通讯团队都关注了这个账号,而且白宫副新闻秘书还和账号背后的运营者建立了直接联系,为对方分享潜在的素材。

文章中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引用了纽约时报内部的信源,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纽约时报》的出版人 A.G. Sulzberger,暗示双方的矛盾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私人恩怨。报道中称 Sulzberger 认为拜登只有接受《纽约时报》这样的大报的专访,才能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担任总统,还有一位匿名的《纽约时报》记者称,很多对拜登的负面报道是因为有 Sulzberger 本人暗中鼓励,暗示这是对拜登不接受纽约时报专访的报复。

当然《纽约时报》对于这篇报道中的指责进行了坚决否认。

《纽约时报》的白宫首席记者 Peter Baker 和去年从 Axios 跳槽到《纽约时报》的 Jonathan Swan 都跳出来公开为 Sulzberger 作证表示他绝不会公报私仇。

在报道发出的当天,《纽约时报》就发布了一篇措辞相当严厉的声明

对于任何了解新闻自由在民主社会中作用的人来说,拜登总统在任期内如此积极有效地避免回答独立记者的问题,应该令人不安。总统占据着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职位,而新闻媒体在提供洞察他的想法和世界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公众能够评估他的执政表现并让他对此负责。
与几乎所有的前任相比,拜登总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与独立记者的一对一采访要少得多。确实,《纽约时报》一直在寻求与拜登进行公开采访,就像该报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对所有总统所做的那样。如果总统因为不喜欢我们的独立报道而选择不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那是他的权利,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继续全面、公正地报道他。
然而,在与副总统哈里斯和其他政府官员的会面中,《纽约时报》的出版人更关注一个更高的原则:系统性地回避主要新闻机构的采访和提问,不仅破坏了一个重要的规范,也为未来的总统提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使他们能够避免受到审查和问责。这就是为什么 Sulzberger 先生一再敦促白宫让总统接受《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CNN和其他主要独立新闻机构的采访,这些机构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了解政府的渠道。

可以看出,这篇报道的措辞之严厉可谓罕见,“令人不安”、“打破常规”、“开启了危险先例”,这些用词,能看出《纽约时报》的管理层(极有可能是 Sulzberger 本人)对于这篇报道以及白宫一方的指责感到相当地失望甚至是愤怒。

对这件事究竟怎么看基本就是罗夏墨迹测试,完全取决于你所站的立场。

站在拜登支持者的角度,《纽约时报》的回应足可以显示出其傲慢和特权感。站在媒体的角度,他们的声明中引用的事实也没错,拜登的确是在回避媒体。(拜登接受媒体采访次数远远低于之前几任总统公认的。)

但大部分每天不会花几个小时刷政治新闻的人大概都会一头雾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堂堂白宫跟堂堂《纽约时报》怎么跟小学生打架似的?

我在《端传媒》的播客节目《端闻》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些盘点。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并订阅《端闻》


欢迎你成为端传媒的订阅会员,支持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道和多元声音:https://bit.ly/3QDXSy3 【使用此链接可「尊享八折」,一次解锁端传媒、华尔街日报、当今大马会籍】


Read more

定义卡玛拉·哈里斯

定义卡玛拉·哈里斯

大家好,我是 Talich。 新一期播客里,寄馀生老师提到了,对于哈里斯来说,接下来两周,最要的事,是定义自己。 的确,对于任何一个候选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定义自己,和定义对手。 在大选中,我们熟悉的往往是定义对手,就是 opposition research,寻找对方的弱点,来定义对手。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次大选,拜登和特朗普四年的口水战下来,都已经成功的、地定义了对手。但是,相比起来,特朗普团队对拜登的定义,是更成功的。 因为成功地定义对手的目的,是要向对手发起进攻。好的竞选策略,是在自己舒服的议题上战斗,在对手的家门口打仗,这样才能让对手处于守势。在竞选时,自己的优势,往往并不是在自己最擅长的、最有能力的议题上,而是在那些自己相对于对手最有优势的问题。这在今年尤其明显。虽然特朗普和拜登都是八旬老人,但是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显得气势逼人,就反衬出拜登的老态。所以特朗普团队以拜登绕不过的年龄问题做文章,抓住拜登的每一次失误,成功地让拜登团队畏手畏脚,打不开局面。 但是定义对手的另一面,

By Talich, 美轮美换
一些媒体评论、采访和更多brat梗

一些媒体评论、采访和更多brat梗

大家好,我是王浩岚。 搬运一些我最近的评论和接受的采访。 端传媒 | 拜登退选:黑天鹅不断,哈里斯接班难点为何?两党将如何各自整合? 哈里斯面临的挑战: 哈里斯所要解决的,远不止是上位程序这一个问题。哈里斯本身的特殊身份——黑人女性,来自加州旧金山的自由派,让她在传统中西部锈带主导的大选选战中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劣势地位。不管这种对女性、对少数族裔、和对西海岸自由派的刻板印象是否合理,许多中西部非常注重“大男子气概”的工人蓝领选民,就是非常不吃这一套叙事。 2016年特朗普的爆冷胜选,2020年拜登收复蓝墙,重夺锈带,都说明中西部有相当一部分选民习惯于选择白人男性作为总统。当然,这并不代表哈里斯一定就无法帮助民主党守住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威斯康辛这三个关键的锈带州,只是她很难继承拜登在劳工群体中的独有优势,这让她只能通过刺激党内少数裔和年轻选民,吸引女性选民和部分高教育程度城郊选民来另辟蹊径,抵消她替换拜登后失去的部分相对优势。此外,拜登在白人群体,特别是老年人中的特殊优势,恐怕也是哈里斯所无法完全复刻的,是注定要失去一部分选民了。 民主党临阵换帅的豪赌: 这也将是民主党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