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初选——荒谬的媒体叙事

两党初选的领跑者均以绝对优势赢得密西根州的初选,结果毫无悬念。然而,各大媒体机构为了吸引外界关注,加班加点试图把初选中的每一个细节无限放大,过度解读。

密歇根初选——荒谬的媒体叙事
《纽约时报》密歇根民主党初选结果截图

大家好,我是王浩岚。(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岚目》

就着上期小华老师对美国媒体的锐评和刚刚结束的共和党初选,来简单聊聊当下大选中极其离谱的媒体叙事——变相印证传统媒体确实药丸的本质。

众所周知(如果你读了上一篇推送的话),除了《纽约时报》外,大部分美国的传统和数字媒体在后特朗普的时代日子并不好过。即便是到了往常生意兴隆的大选年,媒体行业的萧条和没落也并没有什么改观,反而因为两党初选都毫无悬念,大选又注定是拜登和特朗普两位老面孔的二番战,陷入了急需“化腐朽为神奇”,把极其无聊的初选结果转化为可以博得眼球和关注新闻的尴尬局面。

比如,纽约时报对于初选结果的推送,就很有和稀泥、找平衡的意味:

如果光看头条,可能还以为拜登在没有主要对手的情况下赢得很艰难,特朗普反而轻松碾压了仅剩的挑战者黑莉。但如果仔细一看结果,拜登赢了超过8成选票,比排在第二位的弃票(uncommitted)高了将近70个百分点,而特朗普则“只”赢了黑莉41个百分点,拿到了初选中68%的选票。虽然这种语言上的选择对于整个选举结果的解读不是很关键——因为本来也没什么人关注,但NYT的这种说话风格,其实在这几年非常常见,多少是为了给特朗普年间找补,努力证明媒体是公众中立的真相守护者。(有个著名的推特讽刺账号——NYT Pitch Bot就日常反讽NYT这种叙事手段)

Read more

欢迎来到科技寡头时代

欢迎来到科技寡头时代

在最近的一期播客中,我们提到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就职典礼上的象征性一幕: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马克·扎克伯格和其他各大科技巨头创始人和高管齐聚国会山,坐在特朗普家族身后的贵宾席上,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内阁成员只能退居后排,而各州州长甚至连核心会场都进不去,只能屈尊在位于国会大厦游客中心解放大厅的备用房间(overflow room)中观看这场盛典。 八年前,这些人大多数还都是「抵抗势力」(the resistance)的成员。 2016年特朗普胜选前,贝佐斯还在担忧特朗普的行为在「正一点点地侵蚀我们的民主根基」。特朗普就任后不久,《华盛顿邮报》在贝佐斯本人的批准下将自己的口号改成了「民主死于黑暗」(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华盛顿邮报》对特朗普的监督报道被特朗普当成了自己和贝佐斯的私人恩怨。2019年,美国国防部价值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JEDI)被出人意料地授予了微软而非亚马逊,亚马逊为此提起诉讼,声称特朗普总统与贝佐斯的个人恩怨左右了竞标结果。 2017年特朗普就职之后不久,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抨击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我的曾祖父母来自德国、奥

By 美轮美换
从TikTok到小红书:中国互联网创新的双重困境

从TikTok到小红书:中国互联网创新的双重困境

很多美国人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的不少互联网应用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逆势发展出了许多超越其国际市场同类应用的功能。这一点最早在阿里巴巴和eBay的竞争中体现:当时的中国线上支付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缺位、用户信任度低,而恰恰是这些“劣势”倒逼中国企业开发出了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生态,以实现在中国进行买卖双方都能放心的线上交易。支付宝成为了淘宝整个电商生态的核心保障,最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美国竞争对手。此后因为政治原因,中国互联网服务需要与国际同行进行直接竞争的场景逐渐消失,但并不能简单认为中国互联网服务的流行只是因为缺乏外国竞争对手所形成的事实垄断。甚至可以说,恰恰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种种不利条件,倒逼着科技公司在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如同负重训练的运动员,中国企业为了满足依然处于管控之下的国内市场需求,往往迸发出超预期的功能设计与运营模式。回到字节跳动和TikTok,作为一种融合了短视频、社交、算法分发等模式的产品形态,TikTok出海后迅速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字节跳动所依靠的不仅仅是中国巨大的本土用户基数,而是在算法推荐、内容形态等方面所展示出的技术优势。在内容控制被放松的自由市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