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困在 X 里

我们都被困在 X 里

大家好,我是小华。

我之前在某期节目里提到过,我把 Twitter/X 从手机上卸载了,当时还被评论中的人喷了,我当时话讲了一半,我在电脑上刷 Twitter/X 的时间依然很长。现在,到了特朗普 2.0 时代,X 自然又装了回来。(当然,对于任何 doomscrolling 之后陷入抑郁但又不想错过新闻的朋友,把它从手机上卸载但继续在电脑上刷是个折中的办法了——至少你不用每天在上面花 8 个小时。)

我相信经历过这种「删了又装,装了又删」的循环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人。X 就像打不死的小强,马斯克收购后,几乎做尽了毁掉一个社交平台所需的一切:解雇大量员工、疏远广告主、随意更改品牌名称、将平台变成个人政治工具、平台稳定性持续恶化。用户确实大量流失,但到了2025年,X依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平台。

之前的文章显然是格局小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从账面上来看,X 在 2024 年 EBITDA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为12.5 亿美元,虽然收入比起之前几乎腰斩,但利润率有了明显提高(但马斯克购买Twitter所借的债每年利息支出也超过了 10 亿美元)。再加上 X 与 xAI 之间的联系,以及在特朗普 2.0 时代获得的政治影响力,这笔投资的战略价值可能远超其账面价值。

(感谢读者指正,上一段进行了修改让表述更加准确)

如 The Verge 主编 Nilay Patel 在马斯克收购 Twitter 时所说,马斯克花 440 亿美元买下的不是技术,而是其核心用户——那些「应该无可救药地沉迷[于推特],本该更明智但仍在持续发帖的政客、记者、名人和其他人」。通过影响大选,操纵和控制舆论,X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虽然亏了,但马斯克赚翻了。X 就是个美国微博,是一门糟糕的生意,但也是塑造现实的舆论高地。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X平台上发生的几起事件,让我们多次见证这个「舆论高地」是如何塑造和扭曲现实的。

Read more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详解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详解

本文首发表于《岚目》公众号,作者王浩岚 特朗普为何要大力推动「大而美」法案? 美国时间周二凌晨在经过了 26 个小时漫长的反复拉锯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在美国时间周二凌晨依靠着副总统万斯打破 50:50 平票僵局,通过了参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紧接着,同样由共和党人控制的众议院在本周美国国庆节假期休会前,于美国时间周四早晨投票通过被誉为「特朗普主义集大成者」,涵盖了特朗普第二任期近乎所有国内立法议程和政策要点的「大而美」法案。 过去一段时间内,「大而美」法案引发了广泛的媒体关注,但少有能够系统性解构这个一揽子法案「前生今世」的分析。而想要讲清楚「大而美」,要从回答三个问题来出发: 1. 特朗普和共和党人为何要如赶鸭子上架一般在国庆节休会前通过「大而美」法案? 2. 「大而美」法案究竟涵盖涉及了哪些政策领域? 3. 「大而美」法案闯关参众两院的过程,特朗普/马斯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法案通过后的潜在影响能给外界解析特朗普

By 美轮美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