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化
极化时代,最好的防守当然是进攻
新播客:2025高院判决盘点:「礼崩乐坏」或许才是常态
极化
新播客:2025高院判决盘点:「礼崩乐坏」或许才是常态
2024美国大选
全面在野的民主党,面临40年来最大困局 “无策,无略,无方” (No Strategy, No Plan, No Message)——科罗拉多参议员本内特这句怨言,非常精确地勾勒出了当前沦为全面在野党的民主党的境况。 与八年前败选后迅速同仇敌忾组成反对特朗普统一战线不同,自去年大选失败,再度失去白宫和国会两院控制权、彻底沦为在野党的民主党在特朗普2.0时代陷入了严重的内斗和迷茫期。相比于意气风发,正在大刀阔斧调整美国内政外交,彻底重塑基础政治逻辑的特朗普、马斯克和共和党人,群龙无首的民主党人根本无法对特朗普2.0时代肆意妄为式的施政做出有效抵抗,一时间只能是被动挨打。近期政府预算案风波中参院民主党人在少数党领袖舒默的带领下没有选择斗争到底,反而选择支持共和党单方面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这直接导致民主党基层选民对国会领导层选择消极对抗特朗普策略的不满情绪总爆发,党内要求“不换斗争方式就换人”的声音层出不穷。 一边是没有统一声音没有统一策略,陷入严重内耗的民主党,另一边则是团结在政治领袖特朗普周围迅速开展施政和改革的共和党,两党之间的差距在外界看来不言而喻。在许多人看来,像没头苍蝇一样
文化
上次通讯中我提到了一本关于美国大学校园政治的书《The Channels of Student Activism: How the Left and Right Are Winning (and Losing) in Campus Politics Today》。 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在 2017-2018 学年,在美国四所公立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和 University of Virginia 里随访了 77 名政治活动积极份子。借着对这些学生的深入采访,对美国大学里的校园政治做了一个梳理。 这里作者对学生的分类跟之前提过的新生调查的分类略有不同。首先,没有学生自称自己是极右的。
文化
前几天我在一本关于美国大学校园政治的书《The Channels of Student Activism: How the Left and Right Are Winning (and Losing) in Campus Politics Today》里看到了一张图(另:这本书本身讲的现像很有意思,回头可以专门介绍一下): 如图注里写的,这是从 1969 到 2018 年美国大学新生的意识形态分布的变化趋势。因为是第一年新生,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政治理念分布。 这个数据来自于 UCLA 的 CIRP Freshman Survey。这个调查里把学生的政治观念分成五种:极左、自由派、中间派、保守派和极右。让学生在填写调查表格时选择最能恰当描述自己的政治观念的那种。 这个调查采样的学生数量很大。比如在它 2019 年的报告中说,这年的采样调查一共有 148 所学校的
2024美国大选
大家好,我是 Talich。 今年大选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输家,肯定是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和它的《2025 计划》(Project 2025)。 为什么说是意想不到呢?为本党的候选人设计政策细目这件事,并不是传统基金会第一次做了。其实每次大选,只要不是共和党在任总统竞选连任,传统基金会都会搞类似的计划。据 E. J. Fagan 在《The Thinkers: The Rise of Partisan Think Tank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American Politics》一书中所写,事实上,传统基金会成为共和党体系内的重要力量,就是因为它在 1980 年大选时,为里根准备了一套类似的、长达 3000 页的政策细目,题为《Mandate
媒体
Berliner 在文章中似乎是想建立这样的叙事:NPR 变了,所以失去了受众的信任,所以商业上面临困境。他提供的解药也很简单,回归“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赢回受众的信任。但现实,可能要复杂得多。
极化
这些年,文化娱乐消费上确实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极化,只不过这个极化还不太明显,因为大众娱乐毕竟要挣钱,就要争取尽可能多的观众。
美国政治
在过去二十年里,有大学学历的选民转向民主党,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选民,尤其是白人选民,转向了支持共和党